丁公陶文的出现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1991年秋丁公遗址的第四次发掘中,发现一座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址。邹平丁公城址与寿光边线王、临淄田旺、章丘城子崖三座城址,东西一线分布在鲁北地区,彼此相距约40——50公里,每个城址控制范围约方圆百里,与周初小国的疆域相若,应是一个方国。龙山时代晚期已经进入夏纪年,夏代是一个方国林立的时代。丁公陶文和城址的存在,表明丁公居民已进入文明时代。
继丁公陶文发现之后,1993年4——6月,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也发现一块陶片陶文。与丁公陶文一样,龙虬庄陶文也是刻在陶盆口沿残片的内壁上,共8个文字,分左右两行,左行4个类似甲骨文,右行4个类似动物图形。发现者认为其属南荡文化遗存,其年代约为龙山时代末至夏初,比丁公陶文略晚;与以曲线为主的丁公陶文相比,而更接近成熟的甲骨文。
作者介绍:许永杰,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先后在甘肃省博物馆、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