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文化渊源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文化渊源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2-15 15:0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在中国的木刻版画中,最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枊青、潍坊杨家埠三大派。
  宋、元时期,北京、杭州、金陵、建安、徽州等地的版画作坊都很兴旺。发展到明代,特别是万历年间,木刻版画更为繁荣。不仅小说、戏曲都有木刻版画插图,如《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一些介绍历史知识和人物的书籍如《帝鉴图说》《烈女传》等,也都有精美的木刻插图。而且有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近人王伯敏在《中国版画史》一书中说:“这些木刻版画所放出来的光彩是史无前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版画家那种大胆想象力,那种大胆揭露社会矛盾以及对人世悲苦的关怀,都是极其有意义的。”此外,各类技术书籍,如《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便民图篡》等,都有的木刻版画的插图,对传播科学技术知识起了极大的作用。营造类书籍和地理方面的书籍,更是少不了大量木刻版画插图。在美术教育方面,出现了各种画谱,如《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谱》《菊谱》《兰谱》等,使初学画者有所借鉴。可以说:中国古代在农业、植物、医学、工程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成就,都是通过活字印刷和木刻版画相结合的印刷品得到传承。

  这些高超的木刻版画艺术,是由美术家和木雕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著名的画家,如唐寅、仇英、丁云鹏、陈老莲、钱谷、任渭长等,都参加了版画的创作。同时,版画也需要精湛的木雕技工的结合。正如明代吴承恩(不是写《西游记》的那位)在《状元图考》一文中所说:”绘与图双美矣.不得良工,徒为灾木。”没有好的木雕家,难有好的木刻版画。在这方面,徽州歙县的木雕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歙县生产的徽墨享誉全国,不仅是有实用价值的文化用品,而且极具形式美和艺术美。徽州墨范的雕刻精细美观,为木版雕刻打下了技术基础。到明万历年代,徽派木刻版画技术精美绝伦,蜚声全国。

  苏州的木刻版画就是由徽州传入的。美术史家李浴在他写的《中国美术史》一书中,把苏州木刻版画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徽州木刻版画传入苏州时期。徽州和苏州历来人员往来频繁,徽州商人来苏经商后定居苏州的人很多.也就有徽州木刻作坊移居苏州。苏州木刻版画受徽州影响很大,作坊集中地是在苏州阊门外山塘街一带。山塘街是当时苏州商业最繁荣的地区,凡外地商人到苏州来,总是先到这一地区立足。微州木刻版画商人来苏州建立作坊,也是先在这一地区。这一时期苏州的木刻版画,基本上沿袭了徽派风格,主要是单色木刻版画。由于苏州是人文荟萃之地,文风昌盛,木刻版画受到影响,也就增加了雅气,如万历十四年苏州出版的《顾仲方百咏图谱》,就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木刻版画集,顾既是诗人,也是画家。他的这本书代表了前期苏州木刻版画的最高水准。

  苏州木刻版画的后期,大体上从在明代中后期开始,延伸到清代和民国时期。集中地转向苏州阊门内桃花坞地区,主要是套色木刻版画,并且是以年画为主。为什么后期的苏州木刻版画生产集中地会转移到桃花坞地区呢?主要原因是:吴门画派的主要人物都居住在桃花坞一带。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声誉鹊起,引起木刻作坊的注意,版画刻工主动接近这些画家,以求取得高等级的美术资源。吴门画派代表人物唐寅故居在桃花坞,仇英在桃花坞一家作坊中做漆工。其它几位重要人物,文徵明居住在文衙弄艺圃,和唐寅过从甚密的书法家祝枝山住在三茅观弄,离桃花坞都很近。这些著名书画家经常来往交游.使这一地区充滿了文化气息,也吸引着木刻版画作坊向这一地区集中。著名书画家参与木刻年画的创作.极大地提高了苏州木刻版画的艺术水平。尤其是唐寅和仇英二人,更直接参加了木刻年画的制作。“桃花坞木刻年画”也就作为一个品牌而享誉全国. 著名学者郑振铎在《中国版画史》一书中评论说:“(桃花)坞中各肆,向为江南木刻画之总枢纽。盖自徽派式微之后,吴中刻工代而起之矣。”

  木刻版画到了桃花坞地区,和“年画”联结在一起,是一场引人注目的变革。年画在中国起源很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萌芽,它的欣赏者主要是一般农民和城市的市民,承担着新年祭祀的作用。一年一度农事完毕过新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年画以庆贺新年,驱灾祈富.内容有门神、灶神、福录寿三星、以及庆丰收,求多子多福等,画面要有大红大绿等鲜艳喜庆色彩。由于年画是家家户户都有需要,更要年年更换,因此,市场需求广。最早的年画是用手工绘成,成本高,质量也很难保证。明代中后期,桃花坞木刻版画转以生产年画为主,提高了质量,适应了人数众多的农民和市民的要求,也就扩大了市场需求。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