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师怀瑾先生>南师本纪 > 南师怀瑾先生|五百年来第一人
南师怀瑾先生|五百年来第一人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2:20:21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从南师口里,早就知道他与朱清时先生关系深厚了。你知道,我现在在南方科技大学,当校长。

  王国平:对啊,我第一次见南老师的时候,南老师曾说,朱清时的名字就是从一首诗中来的,他随口就背出了杜牧的那首《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朱清时: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他听到这个名字就跟我讲起了这首诗,在我一生遇到的人当中,这是能够如此的唯一一人。我自己当然知道这个名字怎么来的,这是我父亲告诉我的。此外没有人知道“清时”有什么典故,唯有他,第一次听到我的名字,就想起了这首诗,马上就说出来了。这两年,他劳累过度,操心太多, 身体变差了,尤其眼睛不太好。这几天,你看我都不怎么打扰他。

  王国平:能有机会经常听老师讲课,您这十年是非常荣幸的。

  朱清时:对,所以我很庆幸。过去十年,我抓住了机会,就是没有能够听他每一次讲课的机会,从跟他接触中间,受到了很多感染和影响,特别是佛学,我这十年比过去进步了不知多少。我现在比较清楚,佛学确实如南老师说的,当初是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的。但是佛学研究不是用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从培根他们开始的,是用实验来验证真理,就是任何真理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不管谁来做,只要程序一样都会做出一样的结果,然后再加上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形式逻辑和推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现代科学的注释。但是佛学不是,佛学没有用外部实验的方法,佛学用的是身心内在实证的方法,实证是每个人靠自己的感悟和直觉去证明。直觉这个东西啊,实际上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另一种方法,是很有效的。只不过现代的人直觉越来越少,因为依赖外在的东西太多,杂念和欲望太多。就像大家都过分依赖于计算器和算盘一样,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王国平:中国过去几千年都依赖于直觉。

  朱清时:都靠直觉,在释迦牟尼那个时代,人的直觉一定比现在人强得多,就像我年轻时候的心算能力比现在年轻人强得多一样,那个时候连计算器都没有,所以你要算什么东西,包括很大位数字的乘法,都要靠心算,现在连1位数的乘法都要计算器,所以大家心算能力都退化了。一样道理,现在啊,因为科学的发展,大家都借助实验来验证东西了,很少再用直觉的方法了。第二个呢,直觉的方法是靠内心通过很强的感悟能力来认识事物的。直觉的方法要认识好的话,人一定要很安静,使你的内心没有噪声。大脑是思维借助的一个工具,也如同存储数据的硬盘之一,它就像一个超导体一样,超导体就是导体电阻变为零的时候,这时候大脑的电场特别强,一点很小的信号都可以捕捉住。所以,我相信,在释迦牟尼时代,他们的心与大脑极为安静,就像我们看到的超导体一样,所以能够捕捉到很多我们现在看来高深莫测、神妙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他们认为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人是怎么产生的,各种唯识的理论,都是他们靠直觉和心身实证得出来的。南老师是对的,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们研究佛学,是当作科学一样来研究的,他们追求的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理。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用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认识到的宇宙,和释迦牟尼佛经中他们所认识到的宇宙做一种比较。我这十年,我在庙港,在南老师身边,请教他的问题基本上就主要围绕这个中心。我这一生,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有300篇以上,只有一篇文章现在影响最大,就是《物理学步入禅境》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很大,以至于国外有些人认为我是佛教徒。看到我在创办南方科技大学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南老师由开始的支持,逐渐变为反对,他希望我集中精力,写科普文章,可以更广泛地影响社会,培养普罗大众的科学素养,在民间撒下科学研究的种子。我想等我把南科大的工作做完,我会做我这一生中间的最后一个使命,写科普文章,我不会牵强附会地去比较,而是想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原汁原味地写清楚,凡是有文化的人都能看懂,又可以把佛学所讲的宇宙和人的事情做一些对比。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上一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