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代圣贤>孔子一生的修养(1)
孔子一生的修养(1)
来源: 中国孔子网   2014-08-25 16:44: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诸位朋友,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是孔子的修养之道。说到修养,我们都知道很困难,所以要问为什么需要修养。如果请教孔子的话呢,我们就发现他在修养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

滕王阁图 

【图语:《滕王阁图》,元代画家唐棣所画】  

  诸位朋友,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是孔子的修养之道。说到修养,我们都知道很困难,所以要问为什么需要修养。如果请教孔子的话呢,我们就发现他在修养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一个人生下来是个小孩子,他有求生的本能和欲望,所以他很难达到我们的要求,所以需要受教育。所以我们今天谈到修养的问题,在儒家里面是一个重点。

  首先,我们看一下修养的原则。第一个,要针对血气。在《论语》里面孔子说,君子有三戒。这段话,很多人耳熟能详。所以我们把君子这个词,要理解为立志成为君子的人。而不要直接说是君子。【《季氏篇》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直接说君子的话,怎么可能“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呢?小时候血气还不稳定,要小心不要好色。他已经是君子了,你还跟他说这个,好像不太通。所以在理解论语的话的时候,君子要理解为成为君子的人,就是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小人就是不用立志的。没有立志的所以称作小人。

  所以立志成为君子的人,有三方面要特别的谨慎。第一,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第二,年纪到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到老了还要小心,你说年老的时候,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所以这种好色、好斗、好得,是按照人的年龄分的吗?它的来源在于身体。血气就是指身体的冲动;欲望跟本能而言。人不能离开身体。所以你不管在生命的什么阶段,都要小心都要谨慎。孔子这种说法提醒我们,他并不认为人性本善这样一种可能性。所以我们尽量避免把我们后天的一种想法加在孔子口中。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只要活着就要小心。他是很客气,分三个阶段,说三种毛病。事实上很多人头一个阶段就三个毛病一起来了。谁是这样的例子呢?齐宣王,孟子时代有一个齐宣王,齐国是强国。这个宣王有点很令人感动,就是他很诚实,见了孟子,听了几次谈话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坦白说了,寡人有疾,寡人有病,他的病不是生病,生病找大夫。孟子又不是大夫,不是医生,孟子是一位哲学家,他跟他说寡人有疾。孟子当然很关心他什么病?三种严重。好色,好勇,好货(得)三种。

  孟子的教学方法从孔子这边得到真传。他不会直接说你错了,他问你好色吗?那让天下人都好色,推己及人,男有分,女有归,大家都可以得到好的归宿。你不要一个人好色,后宫佳丽3000,有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很好的观念。先肯定好色是一种本性的需求。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篇》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所以像这种本能,你要把他它推出去,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他需求的满足。这才是一个当国君应该的做法。

  你好勇吗?勇有两种。第一种是匹夫之勇,走在街上,谁瞪我一眼,打一架。这种勇有什么用呢?真正的勇敢是像周文王,周武王,一发怒,天下就安定。那老百姓还怕你不够好勇呢?

  那你好货(得)呢?喜欢发财。叫做藏富于民,让天下人都发财。你税收用不完。你自己一个国君发财,老百姓很穷有这样的事吗?你也不敢随便享用。

  所以,在这个方面来说。孔子对于人的理解,一方面很实在。哲学家一定从经验出发, 决不唱高调。这孔子提到说,小心,你在生命的三个阶段都要修炼。让自己能够避免这种严重的缺点。这是第一步。需要的原则针对血气,对于身体要注意。

  第二步就要认真反省了,因为人除了身体之外还有心智。会胡思乱想,这时候就要针对你的心思。经常做自我反省。孔子有个学生叫做曾参,曾参就说过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参,前505—前432 学而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本有家书店叫做三省堂,你看日本人学得真快,立刻搬过去。哪三点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用白话来说,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呢?叫做忠,跟朋友来往,有没有守信用呢?叫做信。我教给学生的,自己有没有好好先做到?叫做传不习乎?

  有些人说,第三点,是不是有问题?应该是孔子教我的,我有没有做到。不能那样看,因为孔子教曾参的时候,曾参比他小46岁,曾参哪里有机会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忠心呢?交朋友有没有守信用呢?不会讲这些。如果在那个时候,曾参一定会反省什么呢?对父母有没有孝顺?这些。他现在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我教给学生的,我自己有没有做到。这样比较合理。他已经成年了。自立门户了。

  曾参伟大,三个反省都是不,不忠,不信,不习。反省就是要从负面来反省自己。看自己有什么错。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反省是,谁害我了,谁整我了,谁在背后骂我了。我们的反省是反省别人的错。这样没什么用的,你只有反省自己的错你才会改善。

  我们不要以为只有曾参如此,他也是学孔子的。孔子讲过一段话,我如果不说明是孔子事先说,大家会以为这个人,恐怕有问题。【《述而篇》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你看这句话怎么说呢?德行没有好好的修养,学问没有好好的研究,看到该做的事没有好好的去做,有不对的事没有改过,这是我的忧愁啊。这个人一定有问题,这四点都是很严重的情况。你很忧愁代表你不一定做到,这是孔子的话,所以孔子的修养就从这里开始。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我德行没有修养好,学问没有研究好,听到该做的事没有去做,有不善的事没有改过,这是我的忧愁啊!你每天担心这些事情,你就不会犯这些毛病。一个人如果说我没问题反而有问题;一个人说自己有问题,反而没问题。

  当然这是老子也说过的。老子说一段话很精彩,老子的71章,他说圣人为什么没有毛病呢?因为他把毛病当毛病,他就没有毛病。这段话很有意思。“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所以《老子》很好念,都几个字而已,绕来绕去,圣人不病,圣人没有毛病,以其病病,因为他把毛病当毛病,他就不会有这个缺点了。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因为他把缺点当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所以以孔子来说,每天想我大概不够吧,我有问题吧,所以他有进步的动力。

  所以学习儒家有很多的方法,第一个,针对自己身体血气这种本能的欲望,一定要设法克制。第二个,要每天反省自己,跟别人相处,自己的修德,学习,有没有进展。那么第三个,言跟行,一定要合乎礼的规范。

  我们讲过内心感受,对方期许,还有什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其实很具体,最底下的有法律,往上的有礼仪,法律跟礼仪都是很好的规范,你照这个做,大家相处起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们也提过孔子的希望,到最后有什么结果呢?叫做“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篇》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心所欲,谁不喜欢?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叫从心所欲。但是从心所欲就很容易违背规矩。所以孔子能做到从心所欲又符合规矩,代表他的言行表现,从小开始就守礼,守到最后,就内化了,内化了以后就变成我遵守礼仪,不是别人要我做,而是我自己要做,我做出来就很自然。他把自然做的事都是应该做的事,他应该做的事做得很自然。这就够了。人生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等于应该。整个公式记下来,自然等于应该。我自然去做的事就是应该去做的事。我应该做的事都做得很自然。

  你如果没有修养的话,是什么情况呢?你自然做的事都是不应该去做的。应该做的事你都做得很不自然。比如说我应该孝顺,孝顺起来真的不自然。那你最后真的能做到孝顺父母很自然,好像是船过水无痕,没有刻意的痕迹。那我这个自然去做的事,都是我该做的,该做的事做起来毫不费力。这个表面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其实经过长期的修练。孔子也只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代表什么,69岁以前,如果孔子随心所欲偶尔就会踰矩。我这么说并没有批评孔子,是他自己的话这样讲,这逻辑上可以成立的。代表修练是一辈子的事情。并且,如果孔子活到80岁的话,他肯定还有更高的境界,是人的生命是不可限制,不可衡量的。 所以我们自己放弃奋斗。

  所以我们讲到修养的原则的时候,这三点,针对我们身体的欲望,冲动;接着针对自己的心思,自己每天的言行表现;第三个就是要照礼的规范来做。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