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萱堂起罡风鸠杖乱舞 梓舍念爱日鹃啼伤春】
【原文】:
韩伯俞,汉时梁人。生性纯孝,能先意承志,颇得母欢心。惟母性严厉,对伯俞虽则怜爱,偶然因事触怒,则举杖便笞。伯俞辄躬身俯首受笞,不辩亦不泣。及笞毕,母怒渐解,伯俞仍复和颜悦色,下气柔声,向母谢罪,母亦转怒为笑。后又怒杖伯俞,但因年高力衰,杖不着实。伯俞忽哭啼不止。母怪之,因问曰:“往时笞汝,汝辄含笑受笞,未尝生悲,今何如此之哀?岂杖重痛甚乎?”伯俞日:“否,否。往时受笞甚痛,知母精力康健,儿心欣幸爱日方永,可以常承色笑。今日笞儿,毫不觉痛,足见母筋力衰迈,心中悲伤难言,情不自禁,故啼哭耳。”母闻言,掷杖于地,长叹一声,无言而罢。按孔子尝言:“孝子事亲,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盖不使吾亲负杀子之名也。”伯俞母因怒杖击,是小杖,非大杖可比,怡然敬受,所以息母之怒,平母之气,而安母之心也。曲体亲意,固应如是。至后因笞不痛,知母老而悲泣,孝思恳挚,殊可动人。
【译文】:
韩伯俞,西汉时期梁郡(今河南商丘)人。生性十分孝顺,侍奉父母能体贴入微,母亲很喜欢他。只是母亲性格严厉,对伯俞虽然疼爱,但如果偶然因某件事触怒了她,她会举起手杖就打。伯俞就弯下腰来,低头让母亲打,既不辩解,也不哭泣。等母亲打完了,母亲的怒气逐渐消解厂,伯俞仍旧像原来一样和颜悦色,柔声下气地请求母亲原谅,母亲也转怒为喜。后来.母亲又发怒用手杖打伯俞,但因为年高体弱,打得不很疼。伯俞忽然哭了起来,且哭泣不止。母亲感到奇怪,问:“过去打你的时候,你就笑着让打,从来没有哭过。如今为何这么悲伤,难道是下手太重打得很疼吗?”伯俞说:“不是的。过去挨打,十分疼痛,知道母亲身体康健,儿心里庆幸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经常享受母子天伦之乐。今天母亲打我,我却一点儿也不感到疼痛,可见母亲体力衰弱,心中因此悲伤,情不自禁,所以就哭起来。”母亲听了,扔掉手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再说什么。孔子曾经说过:“孝子侍奉双亲,若用小杖子打的时候就接受,若用大杖子打的时候就要逃跑,这是为了不让自己的亲人背负杀子的名声。”韩伯俞的母亲因发怒而杖击儿子,用的是小杖,而不是大杖,伯俞高兴地接受,是为了让母亲息怒,平母亲心中的怒气,安慰母亲的心。细致入微地体察尊亲的意思,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到了后来,因为母亲打得不疼,知道母亲老迈,因而悲泣。他的孝顺之心如此诚恳真挚,特别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