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中华孝道:一餐之恩,养老送终
中华孝道故事系列·一餐之恩,养老送终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7:03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图语:《青花百子图大笔海》,明崇祯时期,高20.4cm.余家夫妇的品行,高如云山。

  【图语:《青花百子图大笔海》,明崇祯时期,高20.4cm;直径25.5cm】

  1992年阳春三月,贵州省兴仁县刚结婚的二十五岁农村青年余永庄、韦一会夫妇外出打工,在被喻为“煤海”的安龙县龙头大山,不但没有找到工作,反而身上带的一千多元钱被三个歹徒洗劫一空。

  夜幕徐徐降下,在空旷的矿山上,听着呼啸的山风,两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无助,禁不住抱头大哭…… 一位正赶牛下山的老人轻轻地拍了拍余永庄的肩膀:“孩子,哭啥?”听着这既朴实又厚重、温暖如父爱的声音, 余永庄抬起头来,向老人诉说了他们的遭遇。

  “我家住在山下,你们可以先到我那里住下。” 老人同情地说。余永庄夫妇立即给老人磕头,随着老人下山,来到他的茅屋里。交谈中,余永庄得知老人名叫黄选文,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老伴名叫李桂兰,小他两岁。李桂兰端出热气腾腾的晚餐,还专门给他俩各煮了一碗暖身子的荷包蛋。两天一夜没吃上一口东西的余永庄夫妇埋头一阵狼吞虎咽,吃着吃着,泪水落了下来。余永庄握着黄选文的手说:“黄伯伯,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顿晚饭。”

  第二天,黄选文放下手中的农活,带着余永庄夫妇上矿山找工作。有当地人出面,二龙山煤矿收下了他们,余永庄下井采煤,韦一会在井外打杂工。

  余永庄夫妇由于忙着打工挣钱,很少下山看望黄选文、李桂兰两位老人。偶尔下山一次,李大娘总是忙前忙后给他们烧水做饭,热情得像久别在外的亲人回家团聚。身处异乡的余永庄夫妇感受到浓浓的人间真情。

  1997年12月,打了五年工的余永庄夫妇有了数万元积蓄,准备返回家乡另谋发展。临行前,他们到小镇上买了大包小包的食品来向老人告别,推开门,眼前却是一片凄凉的景象:两位老人瘫痪在床,痛苦地呻吟着;屋里没有火,缸里没有水,锅里也没有米……

  黄选文紧紧地拉住余永庄的手,老泪横流。原来, 夫妇两人同时患了脑血栓瘫痪在床,养子黄江此时翻脸不认“爹娘”,将秋收的粮食全部卖掉后,扔下二老带着妻子走了。老人万念俱灰,两次想自杀,都被人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余永庄夫妇赶紧生火烧水给两位老人洗澡、做饭。之后,他们又跋涉二十多公里山路,赶到镇医院给老人开药。

  余永庄原打算第二天启程回家,这下却犹豫了。他觉得,要想“缝补”老人那颗破碎无望的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儿女之孝,使老人安度余生。他对妻子说: “干脆我们留下来做他们的儿子和媳妇吧!”

  “你和我想到一块儿了,我也是放心不下两位老人,他们对我们有恩,我们不能忘恩呀!”

  第二天,余永庄让妻子留下照看老人,自己一路直奔兴仁的老家。回到家,余永庄把自己初上矿时的情景和眼下黄选文夫妇的境况以及自己的想法都向父母说了。父母十分同情黄选文夫妇的遭遇,对余永庄说:“孩子,虽然我们把你拉扯大不容易,我们也老了,也希望你和媳妇在身边孝敬我们,可黄选文夫妇比我们更苦。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的想法是对的,我们支持你。”

  余永庄被父母的善良仁义和通情达理深深感动了。他在家里白天拼命地砍柴,手打起血泡仍不肯放下柴刀;晚上给父母洗衣服、搓澡、捶背……离家前他想多做些孝敬父母的事。父母看出了他的心思,催促他说: “你快去吧,那边的两位老人还病着呢!”

  推开黄选文家的柴门,余永庄拉着妻子来到两位老人的床前,“刷”地给老人跪下说:“爸爸,妈妈, 以前你们待我们如亲人,现在我们来给你们做儿子、媳妇,为你们养老送终!”两位老人愣了半晌,哆嗦着嘴不知说什么好,两行热泪长流不止……

  余永庄夫妇取出五年来打工挣的数万元钱,找来板车将两位老人抱上车。余永庄在前面拉,韦一会在后面推,踏上了一边打工谋生、一边四处寻医为老人治病的艰难路。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这期间余永庄夫妇拉着两位老人跑遍了周边的大小医院,终于在一名老中医的独到治疗下,两位老人奇迹般地能下地走路了!

  又过了两年,两位老人在余永庄夫妇的孝养之下, 走完了漫漫人生路,先后离世。送葬那天,余永庄夫妇行孝子之礼,眼里噙着泪,三步一跪,一直跪到巍巍的山顶……


  点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人人都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余家夫妇的品行,高如云山。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