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文言启蒙·孝篇】曾参心痛感啮指
【文言启蒙·孝篇】曾参心痛感啮指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6:39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曾参,字子舆,周时山东嘉祥人也。事父母极尽孝道。父名点,每食,参必为父母治膳羞,酒肉丰美,甘旨无缺,备极孝养。父素嗜羊枣,父殁,参不忍食,人称其不忘亲。

美酒佳肴殷勤承欢笑 母慈子孝精诚通微茫

  【图语:美酒佳肴殷勤承欢笑 母慈子孝精诚通微茫】

  【原文】:

  曾参,字子舆,周时山东嘉祥人也。事父母极尽孝道。父名点,每食,参必为父母治膳羞,酒肉丰美,甘旨无缺,备极孝养。父素嗜羊枣,父殁,参不忍食,人称其不忘亲。事母益加孝养。一日,因赴深山采薪,忽有客采访。家无他人,母以老惫不能应客,见参久不归,客又延留不去,焦急无措,举指啮之。常言十指连心,母子是命。参在山中果觉心痛难忍,自思必系老母有何事变,遂飞步回家。入门,只见母枯坐呆望,长跪问故。母言:“顷有客来,家中无人招待。盼汝不来,啮指以譬汝。客固候汝不归,已去矣。汝来何迟耶?”参谢罪不遑。后从孔子在楚,心忽又痛,因急辞归,以问母。母曰:“我恩汝甚切,汝又遥遥无归期,愁急无奈,故又啮指。不料汝果归来,我心慰矣。”参由是待母,不复远游。孔子闻之,语诸弟子曰:“曾参之孝,精感万里。”

  【译文】: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山东嘉祥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参侍奉父母极尽孝道,每到吃饭的时候,必定会亲自给父母准备好饭食。他的父亲平时喜欢吃羊枣,曾参在父亲死后就不再忍心吃这种枣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不忘父亲,是个孝子。父亲死后,他对母亲就更加孝顺了。 一天,曾参到山里去砍柴,家里忽然来了一位客人,正好家中除了老母再没有别人,而母亲因年老不能招待客人,见曾参迟迟不回来,客人也没有离去之意,心中十分着急,无计可施。情急之下,狠咬了手指。常言说得好:“十指连心”,“母子是命”。曾参在山中果然觉得心疼难忍,觉着一定是母亲有什么事情,于是疾步跑回家。一进家门,只见母亲正坐在椅中,呆望着门外。曾参见到这种情景,马上下跪问明原因,母亲说:“有个客人来过了,家里没有人能招待他,我盼你马上回家来,可是一直也等不到你,我就咬手指来引起你的注意。客人因为等不到你,已经走了。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曾参慌忙向母亲谢罪。 后来,曾参跟随孔子在楚国学习,一天又心疼起来,于是急忙向老师告辞回家。到了家里问母亲有什么事情,母亲说:“我特别地思念你,却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在愁苦焦急之中又咬了手指,谁知你果然回来了。这样,我心里也就得到了安慰。” 孔子知道了他的这种情况以后,对弟子们说:“曾参的孝心,能在万里之外感觉到啊!”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