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全得归。】
原文:
汉,赵孝,字常平,与其弟礼相友爱。岁饥,贼据宜秋山,掠礼,将食之。孝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事闻,诏分别迁授。
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白话故事:
汉朝时候,有一对兄弟叫赵孝和赵礼,他们相亲相爱手足情深。有一年,年成歉收,天下饥荒,强盗贼人四起。一帮强盗在宜秋山作乱,把弟弟赵礼捉了去,并且要杀了他来吃。赵孝心急如焚地赶到强盗窝里,声嘶力竭地求恳他们放了弟弟,并说:“我弟弟赵礼身体有病又瘦弱,是不好吃的,而我比弟弟肥胖多了,我愿意代替弟弟来给你们吃。”那做弟弟的赵礼听了,却不愿意,对哥哥说:“我被人捉去,死了那是命中注定,你要是死了,却有多么无辜!”他们兄弟二人抱头痛哭,互相争着要代对方去死。这番情景,竟叫强盗们也感动了,相商了一下,便放了赵礼,让他们兄弟二人都回家了。这事后来还被皇上知道了,便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俩人做了官。
恶至杀人而食的盗贼,而且当盗贼们饥肠辘辘亟待食人之时,尚可被感化起慈心,则世间还有不能被感化的人么?《大学》书中说:“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正讲的这些吗?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