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孝行天下 资料图】
吕明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弘扬中华孝道基金执行主任、中国孝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数字电视法律服务频道总编辑、《孝行天下》和《传真正能量》的制片人。长期从事电视领域工作,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弘扬孝道的主题报告上千场。他的讲课将儒家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将古代孝贤理念与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相结合,将大的社会背景和每个人的心境修养相结合,深受听众观众的好评。
孝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根基,更是道德的根本。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实现中国梦,从孝道做起。
中国梦靠谁来实现?靠人。“人”,一撇代表人体,一捺代表人的精神和道德,活得像个人,要有强大的精神道德做支撑,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人的精神道德靠什么来塑造?靠文化。今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650年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参加纪念孔子的活动,也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
教育是什么?打开中国古代圣贤的书就会发现:教育的本质,是道,教的是道,传的也是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讲的是德。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完成好了这个根本任务了吗?
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找到了解决道德问题的金钥匙。这就是一个字“孝”。中国文化儒、释、道共同的观点:孝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根基,更是道德的根本。2500年前的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曾子探讨孝的问题,在交谈中,孔子讲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出处。孔子的人文思想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国家如果每个人都把孝做好,这个德就立起来了,德立起来,人就立起来了,人立起来,国就立起来了。所以说实现中国梦,要从孝道做起。
中宣部2014年组织和推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孝敬教育,弘扬中华孝道,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形成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再讲一个孔子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天来到了卫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一带。谁和他去的呢,他的一个学生,叫冉有。当孔子看到卫国京城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就不由自主说了一句话:“庶矣哉”。冉有听到老师这样说,便及时向老师请教:“既庶已,又何加焉?”。冉有这是在向老师探讨治国之道。治理一个国家,首先你要有人,当有了人,有了人气之后该怎么办呢?孔子不慌不忙说了两字:“富之”,这是孔子提出了第二个概念,富。那富了之后怎么办呢,冉有再问。孔子还是不慌不忙地说了两字:“教之”。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也算富起来了,可接下来该怎么办?该加强教育了!如果人富起来不教育,是会出大问题的。
人类问题不外乎三类:一是人与自然、二是人与人、三是人与自身。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在解决这三类问题上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