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经典孝悌故事:张李丐养
国学经典孝悌故事75:张李丐养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6:06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唐,丐妇张李氏,有姿色,年三十余。扶瞽姑行丐。姑性躁而愎,动辄咒骂。有富翁乘间以百金为聘,妇正色曰:“我愿随姑饿死,誓不再嫁。”

【图语:唐张李氏,扶姑乞讨。拒聘挥银,贞孝尽职。】

  原文:

  唐,丐妇张李氏,有姿色,年三十余。扶瞽姑行丐。姑性躁而愎,动辄咒骂。有富翁乘间以百金为聘,妇正色曰:“我愿随姑饿死,誓不再嫁。”常有少年馈银及衣饰,欲诱之。妇斥骂,挥银物于地。姑病殁,妇竭力殓埋。遂削发为尼。至八十八岁,端坐念佛而逝。

  乞丐,苦矣,以女子而乞丐,尤苦。以丐养姑,难矣,而丐养瞽姑,则尤难。瞽而躁且愎,动辄咒骂,诚至苦至难矣。以有色有才之妇,事且瞽且愎之姑,处至苦至难之境,卒能终养其姑,此最可钦可佩者也。

  白话故事:

  唐朝时候,有个叫化婆张李氏,相貌很好,年纪在三十岁上下,丈夫早死,张李氏天天搀扶着她的瞎眼婆婆去讨饭。她的婆婆脾气很暴躁,而且是个自以为是的人,动不动就骂张李氏。纵然这样,张李氏却仍然很有耐心很细心地孝敬着自己的婆婆。那地方有个富翁,喜欢张李氏的好相貌,便鼓动张李氏何不离开自己的瞎眼婆婆跟他过算了,甚至拿出一百两银子要来聘她。没想到,张李氏对富翁义正辞严地说:“你不过一时贪恋我的姿色罢了,但我怎么能这样做人呢?我情愿跟着婆婆讨饭挨饿,也不会嫁给你的。”除了这个富翁,又常常有些青年男子拿着衣裳或银子来诱引张李氏,也都被张李氏骂跑了,还把那些青年送来的银子衣饰等一一扔到地上。就这样直到她的婆婆病死,张李氏竭力将婆婆安葬好,一直也没嫁人。婆婆安葬后,她就削发为尼了,一直活到八十八岁,死前口里念着阿弥陀佛气定神闲地仙逝。

  一个女乞丐,养个瞎眼的婆婆,尤其是难上加难的。又尤其是自己相貌姣好,遇到的诱惑又如此之多,却能抵制住,并全心赡养婆婆终老,这就更叫人可钦可佩了。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本文责编: 沈碧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