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隋魏木兰,代父从军。一二十年,归来如故。】
原文:
隋,魏木兰,亳城东魏村人。恭帝时,突厥扰边,朝廷募兵,其父当从征。老病不能行,弟幼弱,木兰乔妆代父从军。历十二年,经十八战,人终不知为女子。后凯。恭帝嘉其功,除尚书郎,不受。归至家,释戎服,衣旧裳,赋戍边诗一篇以见志。后人多传诵之。
白话故事:
隋朝时候有个奇女子名叫魏木兰。恭帝时,突厥人常常来攻打骚乱边疆,朝廷便大肆招募兵力去抵御。木兰的父亲照例应当被征去守边关的,可是他已年纪大了,又有病,哪能让老病的父亲再出征呢。木兰再看看弟弟,弟弟年纪还太小,身体也弱,又如何能替父从军?想来想去,木兰毅然决定自己代父当兵,于是她便脱了自己的女儿衣衫,而乔装打扮成了男子的模样,谁也认不出她是个女子了。就这样,她在边关征战了十二年,大规模的战争也参加了十几次,但仍旧没有人认得出她是个女子。后来战争结束,得胜归朝,因木兰有功,皇帝要嘉奖她,赐给她做尚书郎(尚书郎:“尚书”即掌管章奏文书的官,尚书各曹又设侍郎、郎中等职综理事务,称为“尚书郎”),而木兰却婉拒了。她回了家,在她那一点也没改变的闺房里,脱去军装,木兰仍穿回十二年前的衣裳,并做了一首戍边诗,讲了这一切的经过,这就是著名的《木兰诗》。后来有多少人都传诵这首诗并嘉赞她的故事呀!
人。樊女一直未嫁人,直到七十多岁才去世,去世后,连侄儿们都为她穿了三年孝服。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