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中华孝道故事系列·我的公公
中华孝道故事系列·我的公公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17 20:34: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公公今年已经75岁了,年轻的时候从青岛商校毕业,服从国家分配到外地,从事经济业务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退了休,回到家乡崂山,公公却一反办公室生涯的常态,走...

【图语:我的公公(资料图)】

  公公今年已经75岁了,年轻的时候从青岛商校毕业,服从国家分配到外地,从事经济业务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退了休,回到家乡崂山,公公却一反办公室生涯的常态,走出户外,开荒辟地,不但找来各种有关种植栽培的书籍学习,而且还实实在在的开始学着养花、务农了。如今看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庞,朴素的衣着,粗糙的双手,还有那满口的乡音,全然不像是一位,上学时打得一手好算盘,工作后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文化人,分明就是一位地道质朴的农村老人。

  每天清晨,老人将灶炉生起,安顿好老两口的早餐。然后就在小院里转悠着照料他的“宝贝”,先给这盆花浇浇水,再给那畦菜除除草,忙的不亦乐乎。中午做罢午餐,小憩一会儿,就扛着农具上山了。老人家起先虽是门外汉,但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以及虚心请教附近农民的耕种经验,渐渐地驾轻就熟起来,学会了精耕细作。疲累时,公公就在地头点一支烟,自在地吸着,远眺着山水,近瞅着自己绿油油的菜园。夕阳西下,便采一把小菜回去忙活老两口的晚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他恬淡的生活。

  老人平时也没啥脾气,每当听到别人面红耳赤地抱怨退休金涨落多少的时候,他只是笑着说:“要多少钱算多啊?现在有吃有穿,身体硬朗,孩子们孝顺,就是最大的福气呀,人一定要把心放平了,知足,才能常乐啊。”

  我和丈夫曾经跟着公公上山刨过地。那天我俩抢着帮忙,我没刨两下双臂就开始酸疼,歪歪扭扭地举不起头;丈夫虽然比我有力气,同样也是没干多久便大汗淋漓,手上还起了泡。公公看到后,就心疼不已:“快给我吧,你们干不来。”只见老人接过农具不紧不慢,一下一下高起深落地刨着。过了些时间也许是累了,他便默默地给自己轻哼着号子,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看到公公刨完一垄,又刨一垄,我忙说:“爸,喝点水歇一会吧。”“不累,再干一会儿就行了。”老人一边回答着我,一边用搭在颈上的毛巾擦试着汗水,仍继续抡着头,哼着号子,坚持着,那股韧劲就像一名战士,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看着眼前这不懈劳作的老人,不由得让我想起三年前,公公因挑水上山浇地,把腰扭伤了,躺在炕上不能活动,并一个劲儿地说:“真是老了不中用了。”儿女们也都劝他:年龄大了,就不要再上山去种地了,在自家院里种点小菜就行啦。那一次公公在炕上,整整躺了一个月,可一等他能下炕了,却仍不时地期望着:“还是站在山上,瞧瞧我的菜,看看蓝天,望望碧海,听听鸟鸣,那心里才叫个舒坦呢!”丈夫听出老人的心意,也没多想,不以为然:“爸,不就是往山上挑肥挑水嘛。从今儿我来干,您老尽管种地吧!”可此后的每一次劳作,30多岁的丈夫,都累得气喘嘘嘘,腰酸腿疼,肩膀上也被扁担压出一道道红印迹。这时我们才深深体会到这一切并不如老父亲说的那般写意:老人一定会因这样的劳作,而磨的满手血泡、累的腰背酸疼、肩膀红肿;或许更会因耕种过后体力不支,而步履踉跄,甚至摔过跟头……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只知道成全老人的喜好,谁又去想过他所付出的是怎样的辛劳呢?毕竟他年轻时也没经受过这样的苦和累,但是这些,公公在我们面前却从未提起。

  想到此处,我心里面突然就有一份感慨:这位可敬的老人,在自己开垦出的这方不大的田园里,无怨无悔,不失信心,辛勤地耕耘着,释放着对生命的热爱。这其中,他不仅找到了自己晚年生活的乐趣,还收获了可以分享给儿女的果实。他的这份执著和默默付出,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人啊,不能整天无所事事,总要给自己找点事做。我现在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活动着给孩子们种点菜吃,我高兴呢。什么累啊,病啊,都不用放在心上。再说多干点活,觉还睡得香,睡得沉哩。”那颗敞亮的心,朴实无华,带给儿女的却是坚毅而开阔的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不会使人消沉,时刻催人奋进。

  每到收获的季节,不论是几瓣玉米还是几篮地瓜,公公总会把他的果实分成三份:大姐、大哥和我们,每家各一份。然后打电话叫我们回家取。每次回家取时,婆婆都兴奋地跟我们说:“你爸今年可创收了哩。听听别人都说收成不好,可你爸种的地,样样都收获颇丰,大家都看着眼馋呢。”此时我们也跟着欣喜地说:“是啊,您跟着我爸,天天吃这没农药的菜,既健康又美味,我们也是跟着您二老沾光呢。”坐一旁的公公不说话,只眉眼弯弯地跟着乐,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公公对儿女们的爱,不仅如细雨般无声地滋润着我们,而且那些渗透在日常生活细节末行的关切,更是让我难以忘怀。

  有一段时间我失业在家。每次回去,婆婆总是担心地问,丈夫的收入是不是稳定,孩子的吃穿是否足够?公公在旁边也默默地吸烟。此时我们的心弦,总会被老人的丝丝牵挂,而轻轻拨动。为了不让他们太多的担心,我们会连忙说:“没问题,我们过得挺好,一切都够用。”转眼到了年底,一日公公取一叠钱交与老公:“不多拿着吧,快过年了,你们不比我们,花钱的地方多,还要往家里置办年货。不用担心我和你妈,我们花销少,还有退休金呢。”当丈夫回来讲与我听时,我的双眼不知不觉地湿润了,丈夫也喃喃道:“都是老人的牵挂,疼儿不让儿知道啊!”

  由于我做家务比较慢,每次回家做饭都要忙很长时间。公公此时总要对我重复说一句:“儿媳,不急,先喝水吧。”话虽简单,却让人暖心。今年过年期间的一晚,天很冷,屋里的炉火太慢,我就去厢房的煤气灶上煎炸烹炒。当我跺着脚忙活的时候,公公迎着寒风推门进来:“儿媳,这太冷,咱不要干了。”一股暖暖的热流禁不住涌上心头。

  点点滴滴的小事,却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就像一道潺潺清泉,静静地流淌着,温暖地融入每个儿女的心间。它又如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到,但无处不在,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也许它不像美酒那样浓烈,不似鲜花那样娇艳,它细微、平淡、零碎、可是,不可或缺。那种淡淡的亲情,寓于着深深的关爱,更让我这个做儿媳的,为之感动。唯有想到能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毋庸那些计较和度量,悉心维护兄弟姐妹间的至亲至爱,让老人放心;帮他们做顿可口的饭菜,洗件厚重的冬衣,分担一些家务的负荷,让老人轻松;闲暇时,耐心地与他们聊聊家常,谈谈工作,讲一些让他们宽心和高兴的话,让老人开心。只有这样,心里才略感欣慰。因为我知道无论怎样做,我们永远也无法报答这份浓浓的恩情。

    以前丈夫也曾与老人商量搬来和我们同住,但公公总说这里是根,到别处不习惯。所以每次回去看望他们,而要离开时,公公都要送我们老远,一再地叮嘱:“路上开车小心,到家给我打个电话。”望着他伫立远处向我们挥手,或见他踽踽牵步往回去,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莫明的难受,只有在心里不住地说:爸,下周我们一定多些时间来陪您。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