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孝道文化 培育现代孝道新理念(资料图)】
“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养老敬老的基本社会道德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中尊老爱幼、和谐友善等文化理念和思想资源,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规范,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审视中华孝道文化,兼容并蓄,为其注入时代内涵,培育起现代孝道文化新理念。这种新理念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孝敬
这是传统孝道文化的根本,也是中华孝道文化新理念的基础。离开对老年人的孝敬,就谈不上孝道。在新时期弘扬中华孝道文化,首先要树立公民的孝敬意识。孝敬老年人,就是在家庭、在社会各种场合,树立起尊敬、关爱、救助老年人的良好风尚和精神状态。
(二)平等
这是中华孝道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前提。在传统孝道文化中,没有平等的观念。在新时代,构建中华孝道文化的新理念必须扬弃这一文化缺陷,用平等的观念予以弥补。要讲社会平等、家庭平等,建立平等的亲情关系。如果只要求年轻一代单向地孝敬老年人,而没有老年人对年轻一代的关爱和理解,要构建新的孝道文化将会失去其社会基础。
(三)保障
这是中华孝道文化新理念的核心。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中国传统孝道文化里有保障老年人生活的思想因素,但从制度上予以保障,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新成果。因此,构建中华孝道文化新理念,从制度上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是核心内容。
(四)共享
这是中华孝道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内容。老年人曾经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退出生产领域并成为消费者以后,除了要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生活以外,还要确保他们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其他人群同步得到提高。建立中华孝道文化新理念,把共享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是赋予传统孝道文化活力的逻辑要求。
(五)和谐
这是中华孝道文化新理念的人际环境。孝道文化在根本上是调整老年一代和年轻一代的代际关系。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年轻一代所占比重将会减少,老年一代将迅速增多,代际关系的矛盾不可避免。如何调整代际关系,促进代际和谐,缓解社会矛盾,孝道文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黏合剂。代际和谐,是新时期中华孝道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联合国提出的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重要目标。
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中华孝道文化的新理念。社会在进步,人的意识也在进步。要发挥传统孝道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应坚持与时俱进,促进传统孝道文化的时代化、社会化,使孝道文化永远散发灿烂的光辉,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