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孝行中国》拍摄现场(资料图)】
第一集:孝道溯源
孝文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染于中国人的心灵,积淀和内化成最具民族特点和凝聚力的文化基因,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和恒久的人文精神。
为什么“孝”能够在古老而神奇的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孝道文化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本集探本溯源,从孝行(禹夏殷商)、孝德(西周)、孝道(春秋战国)、孝治(汉唐)这4个孝文化发展阶段切入,深入浅出地介绍孝文化起源。
第二集:传世孝道
我国历史上曾涌现过许许多多子女为父母尽孝的感天动地的故事,如董永卖身葬父、安安送米、一门三孝等故事代代相传。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本集将通过梳理史料、实地采访、专家讲述,还原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第三集:时代孝道
当下,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趋势,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开始淡化,歧老、虐老事件不时发生。这个时代,更需要呼唤孝道。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集大成者,《二十四孝》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与时代脱节。虽然孝道的核心内容没有变,但“新孝”相对于“旧孝”,无疑是一种发展与进步。老龄社会下的孝道文化形成了新的理念:孝敬、平等、共享、保障、和谐。
本集将大力推荐新时代的中华孝星,探讨新时代孝道的内涵与外延。
第四集:大孝孝性
在银发浪潮迅猛来袭的当下,“中国式养老”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时代困局,其中,滞后的精神赡养无疑是主要问题——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小孝孝身,大孝孝性。精神赡养,甚至能够引导父母也去向善,修身养性,这就是孝道的最高层次——孝性。
本集将记录那些精神赡养老人的感人故事,探讨如何在更高层次去尽孝道。
第五集:孝义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我国历史上,以官位和财富著称的豪门大户历经几代便告衰落,以孝义传家的家族却子孙延绵。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社会才会有正能量。
本集描述家风正则世风正,讲述孝义传家的故事与意义。
第六集:中华孝企
目前,以孝治企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管理学派,成为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一些以孝道作为企业文化的企业,其发展有着独特的印记。
如果企业忽视了孝文化,可能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道德危机,企业风气会受到污染。引入孝文化,将对企业风气的净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孝是治企之本,也是员工责任感、忠诚感的根本体现。本集讲述以孝治企的管理智慧和企业孝行的社会意义。
第七集:慈孝城市
一项涉及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调查显示,在上述中国7个城市中,北京人孝心最强。这项调查在上述7个城市抽取60岁以上老人,30岁至59岁中年人、15岁至29岁青年人3类样本,进行有关孝道的研究。
无论是城市管理,还是志愿者善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品格。本集将走进多个大孝之城,讲述慈孝如何在一个城市蔚然成风。
第八集:国家孝道
在新形势下弘扬孝文化,可谓任务艰巨。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科技含量的提高,作为农业社会经验和智慧化身的老年人,其优势丧失,地位旁落;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村养老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逐渐减弱。
本集将梳理国家近年来老年人保障工作大事记,参考新加坡、意大利等多国的养老文化,探讨孝文化如何在国家层面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