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中国孝道太狭义
中国孝道太狭义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5:42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用挺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最近他读了一篇文章,非常同意文章作者关于中国文化中“孝”的看法。

【图语:在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读博士的越南青年吴曰环(资料图)】

  把《西游记》当小说看太浪费题材,《红楼梦》里的人整天喝茶聊天太无聊了,中国人的“孝道”太狭义……在成都生活着一批老外“中国通”,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很深入,其视野、方法、角度等也都与众不同并很有趣味。国内某大学社会学教授何志宁

  中国人应将“孝道”延伸出来

  这是一位50多岁的德国人,他在中国的名字叫“杨先生”。他在德国一所大学任教,是一位资深的中国通。记者见到杨先生时,他正坐在人民公园半眯着眼睛喝茶,感叹回程日近,四川话还没学上几句。

  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用挺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最近他读了一篇文章,非常同意文章作者关于中国文化中“孝”的看法。“首先得强调,孝是一个很好的品德,对父母孝敬是全世界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杨先生说,但是从宏观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是“私德”为主,而不是“公德”。

  “‘孝’要求中国人对父母、长辈甚至是领导好,但没有告诉中国人对身边的人与环境好。”杨先生说,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出现那么多关于中国“不排队、乱扔垃圾、到此一游”等负面消息。杨先生认为,千百年来,“孝”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但中国人应该将“孝”延伸出来,发展到不仅仅是对家人好,也要对身边不是自己私有财产,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与物尊重和爱护。越南博士:

  把《西游记》只当小说看太浪费

  爱看中国四大名著的外国人绝对是少数派,来自越南的吴先生就是少数派中的一员。吴曰环现在四川大学读比较文学的博士,虽然仅到中国1年,但中文已经相当流利。这四本著作中,他最爱看的是《西游记》。

  “把《西游记》当成一本简单的小说看,太浪费。其实,故事背后的佛学和哲学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对于不少中国人对《西游记》的评论,吴先生有些反对,《西游记》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深刻的佛教和哲学思想。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佛学和哲学,但东方哲学的根在中国,于是不远千里到中国求学。

  吴曰环说,唐僧师徒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隐含的意义。例如,唐僧代表了纯善。古时《论语》中就提到“人之初,性本善”,他代表人最初最纯的善意。他的徒弟则是形形色色,代表了现实社会中典型的各类人群。孙悟空能力出众但心智不全,处理事情完全理性,不带感性,缺少了慈悲心。而猪八戒则执着于贪念,谁知太想得到的东西,就是得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忘了身边的幸福。

  除了人物设置,他认为《西游记》的每一个细节与片段,都隐藏了深刻的佛学与哲学思想。他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唐僧要将自己的金碗送给罗汉后才能取得真经。佛学追求的是一种极乐世界,是对很多“价值”的放下才能得到真我。而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过程。新西兰商人:

  不太赞同中国的“酒桌文化”

  “为什么谈生意喜欢上酒桌,而非办公室?”来中国做生意两年的新西兰商人何先生至今还很疑惑,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谈生意的“酒桌文化”,谈下来的合同总给人感觉怪怪的。

  “来,干杯!”何先生给记者比了一个敬酒的姿势,在与中国人谈生意的酒桌上,每个人互相敬酒,一杯接一杯,不喝就表示不给面子,不尊重别人。外国男人想要真正融入中国男人圈,必须要有敢在酒桌上喝到呕吐的勇气,要是还能划上一些拳就更好。

   “在国外,只有难过伤心的人或是酗酒的人才会经常喝酒到吐。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没事或是谈事的时候也需要喝酒。”何先生说,自己因为工作关系,经常飞中国的很多地方,能够明显感觉到成都人喝酒比北方人要宽容很多,对客人的酒量要求也更随意。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