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孝文化的缺失令人胆寒
孝文化的缺失令人胆寒
来源: 360孝心网    2024-09-30 11:05:23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便从儒家的思维角度出发,制订了一整套规范的孝道礼制,他提出了“孝为道之本”。

 

  原标题:孝文化的缺失比老妪饿死更令人胆寒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便从儒家的思维角度出发,制订了一整套规范的孝道礼制,他提出了“孝为道之本”。而新时期中国正步入老龄社会,家庭如何养老、敬老已成为社会问题。

  八旬的柴老太住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辛庄村。2009年4月9日,她的孙子去看望她时,发现奶奶僵硬地躺在地上,已经去世。法医的鉴定结果让人惊愕,老人竟然是饿死的。面对这样的结果,柴老太的4个儿子各执一词,而几乎所有村民都认为,“他们都是不孝子,怎么能把老人活活饿死!”

  母亲节刚过,便在北京通州发生了一位八旬母亲饿死在家中的惨剧,令人心寒。在物质充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母亲竟然被活活饿死,几位儿子不仅毫无忏悔、羞愧之心,反而恬不之耻地在法庭上为争遗产展开唇枪舌战,如此道德失范的卑劣表演,折射出他们完全丢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文化,这更令人胆寒。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奉养”,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长辈吃。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然而,在当今社会,物质基础的丰厚与孝道文化的缺失,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们在追求自身物质享受的同时,却越来越忽视了对父母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特别是80后之后的年轻一代,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竟争之下,过度自私,突出自我,只求向父母索取,不问感恩;只求继承父母的财产,不愿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八旬母亲饿死在家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更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子女恪守孝道,肩负起“奉养”之责,才能让丧失了劳动力的老人活得幸福,死得有尊严。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