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孝感市董永公园一景(资料图)】
原标题:孝感市委书记陶宏:让孝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孝感以孝命名,因孝传名。在古代二十四孝中,孝感占其三;明清期间,孝感有名有姓载入史册的孝子达493人。近年来,孝感市依托丰富的孝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道德教育实践,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先后涌现出谭之平、田强、周冲、严大平、吴和平、周小贺、涂红刚、蒋志刚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被誉为“孝感群星现象”,古老的孝文化焕发出了时代的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传承和弘扬好孝文化,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孝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独特优势。
增强自觉,主动作为。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文化营养。孝感是“中国孝文化之乡”,守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孝文化,让孝文化发扬光大,是孝感的重要责任。为此,孝感市始终把孝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作为战略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赋予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孝文化凝魂聚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坚持在第一层面研究、第一层面决策、第一层面推进,把孝文化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并专题编制《大力推进文化跨越、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纲要》,以项目化的措施,着力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高地、传播实践基地、旅游胜地和老龄产业基地。这些举措,确保了孝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全面推进。
丰富载体,善于作为。孝文化反映人伦道德的根本,是一个人道德养成的起点。弘扬孝文化,有利于增进个人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度契合。为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孝感市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在教育引导上,大力开展孝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四进”活动,以中小学生为重点对象,编印《中华孝文化通俗读本》,作为地方课程教材,使孝文化深入人心、润物无声。在活动开展上,连续举办10届中国(孝感)中华孝文化旅游节、四届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在全国首开评选“十大孝子”先河,举办了七届“十大孝子”和四届“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活动;承办了中央文明委首次“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政策激励上,对“十大孝子”给予同级劳模待遇,并在养老保险上予以优待;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切实帮助先进典型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好人有好报,树立了正确的社会导向。
不断深化,有效作为。以传承和弘扬孝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准,增强社会发展正能量。大力弘扬“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精神,引导人们化“小孝”为“大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热爱祖国、报效社会,诚实守信、锐意进取,爱岗敬业、勤勉工作。在孝感精神感召下,大批孝感外出成功人士积极回报家乡,成为孝感建设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大力培育、挖掘和树立“群众身边的典型”,突出典型的先进性、时代性和可学性;多层次开展学习先进活动,抓住先进典型的闪光点,采取媒体宣传、报告会、戏剧、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贴近实际,真实可信,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力支持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和社会文化组织等发展,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添砖加瓦,初步形成了“鲁锋工作室”、“网友义务巡逻队”等一批公益品牌,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