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孝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正是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发展与国家的强盛。实现中国梦必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文化的复兴。在回望中华民族强盛期的历史足迹中,我们不难发现支撑国家和民族强盛的一块重要基石—孝道。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必须在中华民族重视汲取和崇尚先祖们所创立的孝道。
一、孝道的历史由来与传承
何为孝?何为道?又何为孝道?这个命题在当代中国能够全面理解和诠释的人并不在多数。绝大多数人仅将孝敬父母理解为孝道,这是对中华民族孝道的片面曲解。
孝道自人类诞生而逐步形成。孝行早于文字之前,从原始氏族社会人们物质分配及祭天的活动中所体现的就是孝字。故古人在造字中将土、人、子三个字组合为孝字。其寓意为人在世界这块土地上,父母二老永远是儿子的天,儿子在下应敬二老于天。道,指事物的运行轨迹与规则。孝道指的是人们在履行孝的过程中应尽的责任与遵守的规则。古人虽重视和尊崇孝,亦非常重视孝行,如元代史学家郭居敬所著《二十四孝》首篇“孝感动天”云:“虞舜,瞽叟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尧帝为何将帝位让与舜,因为只有懂得并行孝道的人,才能奉孝父母而施博爱于天下百姓,视百姓如天的人才能治理好天下。足以说明了古人对孝道的重视,尧才委以天下之重任。至春秋时代,孔圣人出,方形成了孝道的理论。孔子在总结中国春秋前历史发展过程时,以圣人对历史洞察的智慧写下了《孝经》共十八章,从孝道内容、纲领到孝道与家国关系做了全面概述。孝道的内容与纲领是什么呢?孔子概括为三句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形成了中华民族孝道的思想理论,被两千多年的历代君王和百姓接受并推崇。孝道为什么经几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自然法则和规律,才能被人们接受和遵循,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伦理关系就是以孔子孝道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文明发展,国家强盛的基石,直至今日,党和国家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心怀抱负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传承和发展。
二、孝道的内涵与外延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具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泛的外延,才能被人民传承与诠释。
1、孝道与行为。孔子在诠释孝道时将人分为五种。
(1)天子之孝。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天子之孝就是敬奉自己的父母,也敬奉天下的父母;言传身教,将德行教化施行到百姓之中。其内容两个方面,第一,天子必须具备广敬博爱之心,第二,天子必须承担播撒爱心的责任。就是说孝道无高低贵贱之分,行孝不分尊卑贵贱,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如果一国之君行了“孝道”,臣民就会受到感化,实施效仿,孝道就会被民众所推崇的行之,所以“天子之孝”至关重要。新任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观点,以及彭丽媛做为中国第一夫人身份陪同习主席首访俄罗斯等四国所穿戴皆于国产被国人追崇的行为足以证明了孔子论述的正确性。
(2)诸侯之孝。子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孔子所处于春秋时代,除天子外分封于诸侯。而诸侯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孔子将诸侯之孝放在第二位。诸侯是天子政令的实施者,其品行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所以,诸侯之行道应该做到“在上不骄,满而不溢”,在日常的政务处理中应该谦虚谨慎,就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支持和认同,同时也能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
(3)卿大夫之孝。“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卿大夫的地位仅次于诸侯,相当于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具体执行政令,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所以孔子将其列为五孝中的第三位。
孔子将卿大夫之孝规定的十分具体,就三个方面。第一,服饰。服饰是一个人的身份标志,封建社会各级官员必须依照礼制来穿着自己的服饰,这既可代表官方来处理政务,同时,也可便于百姓的监督。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亦有体现。诸如公安部颁发的十条禁令中明确规定警察不得着装在酒店饮酒及到娱乐场所。第二,言论。不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法的言辞,绝不能随意说出口。现代的说法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第三,行动。卿大夫的所有行为必须始于礼而止于礼,不能超越礼教的范围。用现代的观点解释为,高级领导干部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依法行使权力,为百姓做出孝道的表率。
(4)士之孝。“资于事父以事母,其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其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士是官吏中地位较低的一个群体,现代视为高级领导干部以下的公务员,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其孝道主要为两点。第一是孝敬父母,第二是尊重师长并恪于职守。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保住自己的俸禄。故只有恪尽职守才能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古代封建社会对士的孝道行为极为重视,认为,无孝难于忠,故在科举考试选士中,考察中举之人德行方面以孝悌为首。更有甚者,自汉始均有“举孝廉”之选士之举措。
(5)庶人之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依照天时地利和自然界运行规律春种秋收,经商置业,勤俭劳作,以供养自己的父母,这就尽到孝道了。
孔子从奴隶社会时代治理悟出了五种人孝道治国的重要作用,尽管其难于逾越忠君的时代背景,但将人分五种的不同孝道标准,仍适合于现代社会。假如中华民族每个人仍能恪守这五种人孝道标准,实现中国梦而不为虚幻也。
2、孝道与三才。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孔子在《孝经》中详细论述了天地人三才与孝道的关系。宇宙空间有着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和法则,非人力可改变。孔子所说的是天有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则,地有春夏秋冬的循环法则,人有与天地运行法则相通的孝道。故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山海川,人有三宝精气神”。此皆为自然规律与法则,故孝道是符合天地人三才运行规则的道德行为。
首先,孝道是人天经地义的责任。古人云:“燕雀尚知反哺之恩,而况人乎?”,“牛羊尚知跪乳之义,而况人乎?”。人在自然界中属高级动物,人与畜牲有共同点,亦有区别,而在于理智。古语的意思就是连畜类都知报恩,更何况有理智的人呢?古人王中书在《劝孝歌》中云:“孝为百行首,诗书不胜录,富贵与贫贱,俱可追芳躅。”“若不行孝道,何以分人畜?”“百骇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飢食母之肉”。王中书先生在《劝孝歌》中直白的从十月怀胎,分娩之苦,养育之恩道出了人无论怎样孝敬父母都难报答亲恩万分之一的道理。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必须尽到的天职和责任。
其次,孝道是天地人共鸣法则。宇宙空间,万事万物均有其运行规则,亦逃不脱生、相、病、旺、死的自然法则。无论天地人有悖于自然法则时都会得到不同的灾害与惩罚。孔子在《孝经》感应章第十六中云:“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孔子在这一章所说的是天地人构成一个整体,如果人能敬天、敬地并互敬,那么上天就能风调雨顺,保佑人间,赐福人间,地神就会孕育万物,五谷丰登。只有天地人三才一体共鸣,将人的孝悌达到最高境界而感天动地,施于四海,才能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孔子所说的天地人感应到底存不存在呢?有些人将其归为封建迷信,其实,天地人相互感应自人类以来就存在,我们不能说在人类科学水平对自然现象未达到破解时就否定事物的存在。世界上无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其发达与落后,无论其信奉的何种教派,其宗旨均为劝人向善,利害为因果报应。古来有“人在作,天在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怎么能否定天地人感应的观点呢?如果人类都能够行孝道,与天地相呼应,就会产生共鸣,进而避免战争和自然灾害,享受太平盛世和世界和谐。
第三,孝道是立身之本。自古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无不以孝道立身。人不孝,难于立业。古人选士重以孝廉,时至今日,共产党选拔干部仍“以德为先”。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为平定倭寇组建了历史上闻名的“戚家军”,在浙江义乌招兵时明确了“三不选”。即:富家纨绔子弟不选,忤逆不孝者不选,体弱不力者不选。为什么不选忤逆不孝者,因对父母不孝,难于为国尽忠。清代名相曾国藩又有着不同的选士标准,一次,幕僚为其推荐两名待举之士,并到府面察。时曾公庭中踱步,二士伫立,公回书房,幕僚俯问二人可面陈否?公曰:“已毕”。幕僚疑问:“未曾面察,何以毕?”公笑曰:“其挺胸直立,目不旁焉者,忠者可用;俯首帖耳者,奸诈小人也,去之”。现在,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也懂用人之道,并不十分重文凭,而重求职者素质,更看重的是人的孝道。据说有上海一私企老板选秘书一人,有人力资源部长经考试考察于千人中首选二人报面试。老板出一题目云:“欲上班就职,忽接家电报,言母病危。是上班也还是探母也?”其一云:“就业难,先上班而后探母”。其二云:“职遂难求,亦可就;而母唯一,逝而不可见”。老板拍案而起,曰:“此忠义之士”。遂重用之。
3、孝道与忠谏。人在行孝道时会遇到两种矛盾状况,一是孝与忠的关系。古人对孝子要求标准是“父母在,不远游”。而往往出现应为国尽忠又难于孝父母的矛盾。特别是在国家面临危亡的时刻是在家事父母还是献身为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来倡导的是国为大,家为小,忠为先,孝为后的民族大义。三国时有名士徐庶,得刘备礼聘重用,助刘备屡破曹操。操探之庶事母至孝底细,派手下仿母字体书信一封,言母病重思儿速归。庶观信后思绪大乱,遂辞备而去归家探母。见母安然不解。母细问之大怒,泣泪痛责之其事理不明,得明主当助之尽忠,不应中计反助操贼尔,庶羞愧难当。次日清晨视母,母已悬梁自尽。自此,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可见古人对忠孝的大义诠释。宋代抗金名将岳飞,为抗击异族入侵,其母在后背刺字“精忠报国”,足见古人贤母对忠与孝的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抵御日寇,中华民族的人民以大义为重,父送子,妻送夫参军抗日的壮举比比皆是。二是孝道与谏诤的关系。古人云:“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这种愚忠愚孝的观念,完全背离了孔子的孝道理论。孔子在《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中云:“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孔子从天子、诸侯、大夫、士及父五个方面对谏诤作了精辟的阐述,说明了孝与谏诤的关系,反对的是愚忠愚孝。
三、孝道与民族兴盛衰亡
孝道,被中国封建历代王朝和百姓尊崇,时至今日,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符合人性与自然规律法则。
1、历史上的孝道与国家存亡。当我们翻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画卷时,不难发现,每一个王朝从强盛到衰亡,无论其何种缘由,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孝道施行的好与坏。当孝道得以施行,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各遵礼法,君明臣忠,父仁子孝,天地人共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太平盛世。而当孝道施行不好时必然会出现天子无道,“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徒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辈纷纷秉政”。诤臣遭贬,贤士被逐,天怒人怨,灾祸四起的王朝倾覆之结局。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皇帝秦始皇,不愧为一代英主,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然其悖孝道,焚书坑儒,强征民夫修万里长城,致人子不得尽其孝,天怒人怨,大秦帝国仅十六年便灭亡。唐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世民大行孝道,举贤纳士,从谏如流,视天下百姓父母如父母,方有朝野清明,吏治清廉,百姓称颂,而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孔子在《孝经》圣治章第九中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孔子认为,在所有孝道中,天子之孝最为重要,不仅关系天子本人的德行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生存和发展。所以,孔子进一步论证了天子如何运用孝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同时,孔子也揭示了周公旦如何以行孝治国之道辅佐西周定几百年天下的秘密。
2、新中国的建立与孝道。从中国近代史看,毛泽东及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理想,以推翻剥削阶级,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为目标,才能号令天下百姓投身革命,从而驱逐日寇,推翻了孝道失衡的蒋家王朝,建立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建立后实施的就是孝道治国。“为人民服务”就是孝道的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与实事求是,其实质就是以民为天,博爱天下百姓及遵循客观规律的孝道承绎与发展。毛主席深谙孝道治国,从自身做起,以天子之孝效行天下,即使在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连最爱吃的一碗红烧肉也免去。女儿李敏因餐不饱呼饿,主席怜而不敢破孝道。节俭一生,视人民为父母,吏治清廉,惩治有悖孝道的诸侯如张子善、刘青山之流及各级贪腐官员,唤起民众而孝行天下,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将一个贫穷积弱的国家建设成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跻身于世界工业和科技创新的强国之列。但在五八年党和国家犯了冒进错误,悖于孝道和自然规律,造成六O至六二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六六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特别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口号的提出,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和孝道,伦理道德失衡,国家体制和家庭孝道均遭受到严重损害,致使世人孝道观念淡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毛主席虽被世界公认为伟人(包括西方敌对国家)也难免犯有历史性的错误。对毛主席的历史功过,邓小平同志有过正确评论,特别是黄克诚同志在1981年4月召开的中纪委会议上更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毛主席所犯的错误,是共产党执政后所犯的时代错误,诸侯、卿大夫均有失谏悖孝道之责,而非天子一人之过。
3、改革开放与孝道。三十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精神却越来越空虚,中国传统的孝道和伦理道德基石被西方利己主义的文化糟粕不断侵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造成东方文化的沉沦,国人多不遵孝道,已危及中华民族的存亡。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典忘祖。毛泽东思想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被世界尊为宝典,其核心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达到了孝道的最高境界。毛主席是新中国开国之祖,受到全国各族人民敬仰和爱戴,是老百姓心中的神。而却有一些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不知出自何种目的,不断诋毁丑化毛主席,引导人们放弃毛泽东思想。这种自掘祖坟,数典忘祖的佞臣贼子是祸乱中华的民族败类。二是孝行逆施。孝道“始于事亲”,孝敬父母是人应尽的最基本的孝行,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成了中国的“小皇帝”,父母对子女的培养倾尽了大半生的收入尚不尽意,而对养育自己的双亲又花费几何?如此孝行逆施已违天理,长此必危及民族存亡。三是孝道失衡。“中于事君,终于修身”,按孔子所论五种人不同之孝,由于各级官吏未能很好地施行孝道,致使政令不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骄奢淫逸,谄上媚俗;等等,官场的社会丑恶现象已令人发指,天人共怒。中国现阶段所产生严重腐败的根源,就是孝道没有得到很好和有效的施行。
四、中国梦与孝道施行
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中国梦就是要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短短的时间里,党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总书记亲自作了重要批示,并身体力行,为全党作出表率。如一股清风,吹拂在中国大地上,深得民心拥护。以此来拉开实现中国梦的序幕。习主席以自身的行为和“打铁先须本身硬”的理念所施行的是“天子之孝”。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人民之梦,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中国梦。而唤起民众齐心聚力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筑牢孝道基石。
1、以施行孝道凝聚民族之心。首先,孝道与毛泽东思想相容。孔子的孝道理论尽管有其封建忠君色彩,其精华仍不失中华民族之瑰宝。尽管毛主席生前曾批判过孔子的中庸之道,而毛泽东思想核心与孔子孝道理论是一致的。其次,孝道与宗教相通。无论圣经及何种正派教义,根本点是劝人向善,与孔子孝道一脉相通,并无悖处。第三,孝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孝始于人性,无论何种民族,何种党派,也不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均无人反对和不接受孝道。在当今中国信仰缺失的历史时期,以孝道可以统一全民思想意识,凝聚民心和民族团结,奠定实现中国梦的群众基础。
2、以施行孝道提高民族道德素养。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民族整体的高素质道德水准,孝行如何是衡量人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尺度。首先,要确立中华民族的孝道标准。孔子《孝经》中五种人孝道标准是所处封建诸侯分封时代而确立的,有的已不适用于现代历史时期。但行孝父母要做到“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及“事亲者,居上不骄,居下不乱,居丑不兵”的孝子行为规范准则仍为今世之致用。我们应当依据孝道精义“忠、孝、廉、勤、节”制定从国家领导人直到平民百姓的孝道标准,以引导人民依照标准施行孝道。其次,将孝道列为国民基本素质教育。要从幼儿开始直至大学,将孝道教育贯穿始终,使中华民族从幼儿起知其孝,长大后行其孝,做人做事遵其孝,奠定民族孝道根基。第三,要大力宣传孝道。各新闻媒体及文化作品要将中华民族孝道列为重点宣传内容,传颂和褒扬不同行孝道之典范和楷模,鞭挞各类不孝行为和民族不肖子孙。元代郭居敬依据孔子《孝经》撰写了《二十四孝》典故,虽其中“郭巨埋儿”等被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所批判,但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民间。我们依据现代孝道标准,在社会崇尚新的孝道典范,树立全社会行孝道光荣高尚的新风尚。
3、以施行孝道作为任用和考察人才的重要内容。孝初始于事亲,孝敬父母是人的天职,也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不孝难于忠,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尽孝,畜牲不如,怎么能对国家、民族和事业忠诚?中于事君,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对民族和事业行不同之孝,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恪尽职守。同时,终于修身,更是对所用之人的品行考察。古代举孝廉的选士办法不无科学道理,我们应当在批判中继承其精华,制定出符合孝道更科学的选人用人和考察人的制度和办法,以吏治清明清除腐败和人民深恶痛绝的一切社会丑恶现象。
4、以施行孝道纳入法律惩治内容。几千年来,封建王朝推行的以孝道治国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宝贵经验。孝道施行必须以严厉的法律保证。孔子将大不孝列为“威迫君主、诋毁圣人、不孝父母”三种人,在古代三千多种刑罚中为最重。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提倡尊老爱幼,但在不孝敬父母方面没有纳入法律惩治范围,使不孝父母、不尊师长等民族不肖子孙只能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法庭审判。甚至,连遗弃、虐待、打骂父母的恶劣之徒都得不到法律制裁,造成社会伦理道德的低下。我国已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和法律方面的保护。作为具有五千年孝道历史的中华民族,我们必须制定施行孝道方面的专门法律,惩恶扬善,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传承中发扬光大,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