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二十四孝重现农村:糟粕抬头还是补孝良方
二十四孝重现农村:糟粕抬头还是补孝良方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3:54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图语:农村“厚葬薄养”、“只养不孝”风气严重。据了解,城西街道芝岙村、大溪镇金岙村等地群众自发地从网上下载了“二十四孝”图画,在村里的宣传栏中展出。这座石雕描...

 

【图语:农村“厚葬薄养”、“只养不孝”风气严重。】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古时“孝道”的典范,莫过于“二十四孝”。这二十四个古人以孝行而感天动地的故事,相传由元朝人郭居敬辑录,后来的印本配上图画,通称为“二十四孝图”,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近代中国,“二十四孝”被重新审视。在“新文化运动”斗士鲁迅笔下,这些孝子故事中所固有的不人性因素,受到了最辛辣的质疑。

  进入21世纪,一组耗资超百万元的"二十四孝"石雕却出现在浙江温岭农村中,一场关于新旧孝道的激烈讨论由此引发……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浙江温岭农村刮起“二十四孝”风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浦岙村是一个以石雕产业闻名的村。2005年底,村里的广场上树起了一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

  “‘二十四孝’有24个故事,我们就用一个石雕讲一个故事,这24座石雕花了一百多万,是一些村民自愿捐资建的。”浦岙村村支书毛卫荣说。

  温岭市石雕商会副会长连志祥是浦岙村副村长,也是“二十四孝”主题石雕的捐资者之一。他说,在村里人流比较密集的广场摆放“二十四孝”主题石雕,除了展示浦岙村的石雕文化,也是想提醒大家在生活富裕的同时不忘孝敬老人,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据了解,近年来,农村“厚葬薄养”、“只养不孝”风气较为严重。一些小辈对老人生前的赡养吝啬,在老人去世后办起丧事来却铺张浪费,一次花费几万元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温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明华介绍,该市在农村提出“生前多行孝、死后不浪费”,倡导“尊老爱老”。“二十四孝”主题石雕就是倡导后农村出现的自发行为。

  无独有偶,温岭其他地区也选择了“二十四孝”作为倡导"孝道"的"武器"。据了解,城西街道芝岙村、大溪镇金岙村等地群众自发地从网上下载了“二十四孝”图画,在村里的宣传栏中展出。温岭的一家养老慈善企业则印刷了二十四孝卡片,免费向人们发放。

  而河北省沧州市育红小学日前为了在学生中开展行孝教育,也将“二十四孝图”贴进了校园。这种教育方式令广大学生家长或褒或贬,议论纷纷。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座石雕描述的是“二十四孝”中的“拾葚异器”故事。孝子蔡顺是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