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司法面对赡养,孝心哪里安放?
司法面对赡养,孝心哪里安放?
来源: 人民法院报  2014-12-29 10:31: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既需要刚性的法律为人类秩序保驾护航,也需要道德的教化,需要执法者用自己的悲天悯人、敬业精神、执法艺术去唤醒人们内心的良知。

 

  【图语:司法面对赡养,孝心哪里安放】

  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既需要刚性的法律为人类秩序保驾护航,也需要道德的教化,需要执法者用自己的悲天悯人、敬业精神、执法艺术去唤醒人们内心的良知。

  法院有判决,儿子就是不赡养,八旬老太只能蜗居村中垃圾池。母亲节前夕,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陈魏把不孝儿拉进垃圾池,“你进来感受一下你老母亲住在什么地方,我陪你。”“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我们什么时候离开。”经过1个多小时的谈心,儿子终于妥协,搀着老母亲的手向家中走去。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由于家庭矛盾复杂,陈魏尽管已先后18次进村协调,但收效甚微,儿子就是拒绝将母亲接回家赡养。按理说,早就应该强制拘留这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不孝儿了,但法官考虑其有心脏病,而且拘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未采用。

  法官的考虑不无道理,赡养义务关键要靠子女通过实际行动去履行,不但要给予物质和金钱上的赡养,更要给予精神上的赡养,关心抚慰,嘘寒问暖,让老人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子女的孝心,从而重温亲情,安度晚年。如果只是简单把儿子强行拘留收押,而没有从思想上解开其不孝“心结”,让其意识到子女不赡养父母的人伦大错,进而幡然悔悟的话,不但无法促使其以具体行动去履行赡养义务,还会让本已隔阂的亲情更加淡漠。

  案件执行久调不决,又不便采取强制拘留措施,法官只好把不孝儿拉进垃圾箱,自己也不惮环境恶劣,陪在一边,一起现场感受老人垃圾箱度日的辛酸凄苦。将心比心、现场体验,最终也起到了效果,感化了不孝儿尚未泯灭的良知。

  这起普通人看来“大快人心”的现场“判决”,背后却是法官奔波协调18次的无奈和纠结。法律不是万能的,无法直接唤醒人们的内心良知。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既需要刚性的法律为人类秩序保驾护航,也需要道德的教化,需要执法者用自己的悲天悯人、敬业精神、执法艺术去唤醒人们内心的良知。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