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铁岭:打造孝道文明城市
铁岭:打造孝道文明城市
来源: 人民网    2024-09-30 11:02:47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古往今来,孝道的感染力能深入人心,直接触及人的灵魂,不仅影响着一个个家庭,更影响着一座城市。曾经以“快乐”扬名的铁岭,如今正以“孝道”传名惠民。

 

  【图语:铁岭调兵山“孝文化广场”】

  古往今来,孝道的感染力能深入人心,直接触及人的灵魂,不仅影响着一个个家庭,更影响着一座城市。曾经以“快乐”扬名的铁岭,如今正以“孝道”传名惠民。

  社会老龄化趋势提出紧迫课题

  地处辽宁省北部的铁岭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农村的留守老人也越来越多。市老龄委资料显示,铁岭市80年代人口老龄化刚刚开始,当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4%左右;90年代达到8%;2000年达到12.3%;截止2013年年末,全市总人口数311万人,老年人口数55.5万人,其中城镇老年人口数19万人,农村老年人口数3.6万人。照这样的速度,2020年,铁岭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25%。

  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变了,老百姓的生活自然也会呈现新变化。老百姓最关心的不光是柴米油盐了,而是更宽领域精神层面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铁岭孝道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或即将加入流动人口大军,与父母不在一地者不占少数。“父母在,不远游”,“晨昏定省”的古训,对这些人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孝道。儿女们“忙碌疏亲”、“奋斗忘孝”的现象时有发生。

  孝道传承,向全市发出“孝心动员令”

  铁岭,虽然没有广为人知的孝文化历史,但是孝文化属于全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历史使命出发,铁岭人勇于担起发扬光大的重任,进一步研究、传承、弘扬孝道文化,并让其从中华文明中来,回归到广大群众中去。

  在十八大关于“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的精神指引下,铁岭市委一班人进行了深深地思考: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文化软实力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社会呼唤人性的转型、传统的回归。而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抓住了孝道,就是抓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抓住了解决好社会上各种复杂矛盾的关键。孝道不单是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对所有老年人的关爱、爱护、尊敬和孝顺。孝道也不单是每个公民对父母孝顺应尽的义务,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社会的道德的根本,也是高尚的民族精神直接反映,它更是保持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达、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

  于是,铁岭市委向全市发出了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号召,并指出: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一项让百姓普遍受益的民生大工程,是各级党员干部为政以德、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全市要高度重视起来,站在治国理政、推进发展、增进和谐的高度来看待孝道文化、弘扬孝道文化。通过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共同创造一个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诚信友善、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幸福美好新铁岭。

  “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市委认为,领导干部加强政德官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孝”是诸道德之首,是善的根源,是向善的起点。只有能够尽孝于父母的人,才能忠于国家,才能行孝于社会。基于此,市委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尽孝心、行孝道、守孝德,自觉做孝道文化的传承者、示范者。根据2012年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的新版“24孝”行动标准,市委书记吴野松梳理了“五个一”倡导全市党员干部一起来做:一是每周带着妻儿看望一次老人,给老人做顿饭、陪老人聊聊天。二是每月给老人买一份小礼物,或者陪老人进行一次户外活动,让老人心情愉悦。三是每季度或每半年同父母照张相,同父母锻炼锻炼身体,或者陪父母看场电影。四是每年为老人体检一次,及时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五是记住老人的生日,亲手为老人煮一碗长寿面。他倡议:“从我做起,从这些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当然能做到“六个一”、“十个一”,甚至24条更好,而做到“五个一”则是最低标准。”

  孝道也现“新常态”

  市委发出号召掷地有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响应。一时间,扬孝道,惠民生,仿孝崇孝,蔚然成风 。孝道,成了铁岭这座“较大城市”的最热词。

  市委宣传部大力加强孝道文化社会宣传和舆论宣传,努力做到处处皆有,举目能见,并通过多种宣教手段,使孝道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市妇联以孝德学堂为载体,全面启动“十百千万”孝道工程,力争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个孝心乡镇(街道)、100个孝心社区(村屯)、1000个孝心家庭、1万个孝心个人典型。团市委在全市青少年中掀起学习传统文化、弘扬孝道美德之风,让以‘孝’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市教育局开展一系列孝道文化教育活动,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发出了《弘扬孝道文化倡议书》,传承中华孝道文化精髓,营造弘扬孝道文化的浓厚氛围。在老龄、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住建、文化、卫生、新闻广电、体育、旅游、法律、工青妇、电信、金融等诸多领域开展了“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开展为老服务,推动老

  年优待政策落实。开原市把每月第一个周日作为“孝顺日”,市民们从为父母敬一杯茶、做一顿饭、打一个电话、送一句问候的小事做起,践行孝道美德……

  孝道,这个亘古不变的中华美德,正在深入铁岭大街小巷、田野山村,在整座城市中不断升华。走进铁岭,浓郁的孝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各大广场上,以“孝”为主题的大幅宣传画美轮美奂;徜徉街头、社区以及商业网点等,“孝行天下”、“百善孝先行”、“兴孝裕民”等标语随处可见;校园里时时传来《弟子规》的读书声。

  在孝道文化的熏陶下,人们纷纷融入爱的家园,一起践行孝道、传播孝道,用孝的心灯点亮铁岭城,用爱的行动温暖每一个家园。一批道德模范人物脱颖而出,形成了引人关注的“群星现象”:荣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的铁岭市道德模范付荣,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诸多困难,默默地温暖、呵护着一个幸福和谐家庭。76岁的刘树森老人编写《孝顺歌》,用孝道家训带动儿孙,朴素家风感染邻里。38岁的“好女婿”仲鹏飞,多年照料瘫痪在床的老岳父,用真情感动着家人和社会。王春梅20年如一日,默默照顾着她身患脑血栓等疾病的小学老师,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诠释着人间大爱。27岁的党洪义为照顾因车祸变成植物人的女友母亲,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年仅11岁的孝心好少年许修瑜,坚持常年给姥姥喂药,帮妈妈持家,带弟弟上学,用孝顺表达感恩,用懂事阐释童年……

  一大批“孝道使者”的真情故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铁岭人,越来越多的铁岭人感受到孝道文明。105岁的杨素云老人的一句话代表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声:孝道,让我活的更有尊严、更有自信、更快乐了!一位在铁岭经济开发区投资的深圳客商说:“铁岭在全城推广孝道文化,让我们这些外地人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温馨。”铁岭六中的一名学生在一篇关于孝道的作文中写道:将来,年迈的父亲!请放心伏在我们背上,你的体温裹着我们心田,我们永远骨肉相连,当你将无助的手伸向我们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写下一个漂漂亮亮的“孝”字。

  笔者在铁岭母亲教育中心看到,老师和学员们一起学唱了由本地退休老师夫妻编创的《母亲教育之歌》。歌中唱道:“母强子强,子强家旺,子子都强,民族必强!”令在场的全国母亲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常务理事长王东华非常感动。在她看来,铁岭如此关注着每个母亲的素质教育,关爱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关爱着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从根源上解决人口质量的教育,这是在抓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最感动人的民心工程。

  铁岭人尽情享受着孝道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孝义深入人心,风尚日臻至善,社会稳定和谐,并形成一种“新常态”。

  如果说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绝大部分人所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是关于道德的“最大公约数”的话,那么由“小孝立家”到“大孝社会”,这种由小到大,由爱家推而广之去爱社会的转变,更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人与人之间多些和谐与温情。这些,不仅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时代的一种人伦关系和文明的精神。

  文化如水,沁透心田,柔而有力。弘扬孝道文化,并以此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盛宴,铁岭已经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凸显了城市文化的表现力和影响力,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如今,“开放、务实、快乐、文明”的铁岭,弘扬孝道文化正在不断创新形式,找准共鸣点;不断巩固阵地,扩大覆盖面;不断完善制度,保证长效性;不断提升境界,全面促和谐。孝道之花正在辽北沃土上竞相开放。

  铁岭,正在树起一个大写的“孝”字,正在用孝心温暖这座城市。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