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法定赡养最好告别“转转饭”】
农村当儿子的都说得好听,老人想去哪家去哪家,几个儿子却轮着来。老人有点底子就在半边过,无着落就得吃转转饭,有的频繁到一日转一家,老人多呆一天儿子都有意见,长期以来,周而复始!
我认为,法定赡养老人最好告别“转转饭”。我常在乡下跑,发现吃转转饭的老人没一个不凄惨的,动筷子都得看儿子儿媳脸色,甚至孙辈脸色。一些儿子儿媳,把老人当外人、作包袱打整,有好吃的也要留着老人走后再吃。一位农村老人对我说,他们不比城里老人,儿女条件好,老人有退休金,吃穿不愁!他们不吃转转饭就找不着吃的,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在农村,儿子们凑钱给老人生活的不多。
农村老人一般不愿活长久,怕儿子儿媳嫌弃。不少老人吃了苦还不敢说埋怨话,传到儿子儿媳耳里更遭殃。不少老人在儿子家里成了晚辈,低眉顺眼,怕触怒儿子儿媳,没了“衣食父母”;儿子儿媳倒成了长辈,对父母粗声野气或阴阳怪气,嫌老人吃得多、活得长。一对老夫妻,生了三女一男,女老伴过世后,76岁的男老人只好跟着儿子儿媳过。儿媳经常对客人说,要是她,活到60来岁就可以了,活长了没意思!表面是说自己,实际怪公公寿缘太长,儿子一旁不语。客人听了都坐不住,提前走人。老人常背着人掉眼泪,盼早一天随老伴去。农村不受气的老人只有三种情况:一是儿女孝顺。虽跟着儿子儿媳过,但儿子有孝心,女儿们常来看望,儿媳不敢放肆,老人不吃亏。二是子女成器。有子女领工资或当老板,老人跟着农村儿子儿媳过,他们不仅不吃亏,而且还沾老人的光,子女读书、盖新房、生病住院……都有领工资或当老板的哥姐或弟妹大帮小补,老人包里有钱,扬眉吐气。三是儿子能镇住媳妇。农村经济不发达,多数农村妇女分彼此,对亲爹亲娘和公公婆婆两个样,有孝心的儿子脾气怪,媳妇不敢过分,过分就会挨骂挨打。农村老人过不好的也有三种情况:一是儿子性格太弱。媳妇说红则红、说黑则黑,趴耳朵,一切听命于媳妇。二是儿子与媳妇同流合污。认钱不认人,儿女像块宝,老人像根草,廊檐水点点滴,恶性循环。三是久病无孝子。老人身体不好,做不了家务事,或常年卧床不起,无人照看,自生自灭。
农村老人都顾及儿子儿媳面子,遵循“家丑不可外扬”古训,苦水只会往肚里咽。实在过不下去的老人,有的才会将儿子儿媳诉诸法庭,讨要生活费。但凡有一点生活来源,农村老人只会自己忍受。
“赡养”一词好理解,情况却千差万别。“推磨”似的转转饭,城里也存在,只是农村更突出。农村老人的晚年日子,因儿辈不同而不同,赡养形式较单一。老人晚年没了独立自主的条件,只能“养儿防老”吃转转饭,即使有一万个不乐意,也只好吃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