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立身行道】
73岁的罗风老人,“驻守”在郑州市东风路与丰乐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台阶上,已有近一年时间。1月8日大河报以《儿去他乡无音信,娘宿街头盼一年》为题,报道了老人郑州街头苦等儿子的故事,引来好心人的帮助,并加入找儿子行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读者提供线索后,2天后在一家距他母亲百米外的网吧找到了老人儿子焦建军。
进入“小寒”,郑州最低气温跌至零下,躺在路边的老人让路人挂念,也成为社区、民政部门及警方等的重点关照救助对象,送饭,送棉衣棉被,还有人塞钱……可是,老人不肯去救助站、养老院,为的就是等儿子一个约定,她坚信儿子会来接她。而她苦等的儿子,却在网吧继续为母亲编制着去外地的谎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诗大多会读,新闻中的儿子,除了空留给老人一个无法接通的电话号码,还有的就是让老娘在寒冬腊月还露宿街头,为了就是怕这个“孝顺”的儿子回来接不到人。为了这个承诺,做儿子的难道就不知道母亲的期盼,这样的行为让孝道何其受伤?人们说“养儿防老”。你却让老母亲有家不敢回,有住处不愿去。你却躲在网吧,还配为人子吗?无论什么原因都不是让你年迈的母亲在大街上等你的真正理由。
为人子女,如果连对母亲的承诺都不知道兑现,还指望你对社会诚信?对他人充满爱?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我们连生我养我的父母也可以抛弃,这样的人,你还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无论家庭遭遇什么样的变故,我们都要勇敢地挺起胸膛,拉紧家人,一起克服困难。而非逃避、或者是一走了之!
就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者还在人民网上看到了另外一条新闻,一个10岁的小男孩,父亲得了白血病像放弃治疗,是这个小男孩靠着自己的捡垃圾让父亲重拾信心,开始了治疗之路。而且这个孩子说到做到,每天放学或者休息天,都是去拾荒,虽然拾荒钱不多,但是却让父亲感到满满的幸福和爱,也重新树立了起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无独有而,1月13日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中又报道了中国好人、浙江嵊州市一个偏僻的小乡村, 20年间,郑忠金、郑法金两兄弟分工好一个外出打工赚钱,一个在家照顾老母亲。虽然兄弟两身体也不太好,但在照顾母亲这件事上却没有丝毫怠慢,为了能让母亲吃东西,只要母亲说的,就算40里路也会外去买来。为了照顾母亲,两兄弟终身未娶。
立身尽孝方为人,莫让孝道蒙诟尘。无论是江西的10岁少年对父亲的责任,还有浙江的两兄弟他们对母亲的孝顺和关爱,给大家树立了榜样。三个事例,鲜明的对比。也再次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孝道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我们只有恪尽职守,才会让她绽放出温暖的感情,为大众树立榜样。千万不能像《大河报》报道的这位儿子,忘了自己的本分,让年已古稀的老娘还在等孝的路上伤身又伤心。天气冷了,无论我们工作多么忙,我们也要多抽点时间回家看看,关心关心自己年迈的父母,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在哪里空谈遗憾!因为孝不能等,义务和责任更不能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为人子女只有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牢记,并付诸于行动,才会在人前站得住,叫得响,不会老人诟病,让美德好好传承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