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孝道”所在 美德才会生生不息
“孝道”所在 美德才会生生不息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10-27 17:0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中宣部、全国妇联25日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刘学洪等10户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孝道所在,美德才会生生不息。不管生活如何变迁,思念父母,...

【图语:孝道】

  中宣部、全国妇联25日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刘学洪等10户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10月27日《人民日报》)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而中华民族在讲究孝道时,《礼记礼运》对此有详细的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在人文精神中,中华强调“终始”,这与西方强调的“始终”是有着本质的概念。在中华文化中,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从年幼到成熟再到衰老,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象征。

  在这种人文精神中,千百年来,孝老爱亲的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之一,一直备受尊崇。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少了许多的世故和冷漠,多了些深厚的人情味。

  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如何,人们往往从“家风”中去窥一斑而知全貌,家风连着村风,村风体现民风,而民风则紧密地联着社风。儒家文化中,从小家出发,将家国情怀完美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氛围。诚然,时光流走了千年,现代文明社会,我们更加强调独立的个体,大家族渐渐地被小家庭所取代,然而,中华文化的根系,依旧深深地扎在我们的心里。“父母在,不远行”的执着让许多年轻人,愿意陪着父母一起慢慢变老,而老人牵挂孩子,甚至愿意“漂泊”到陌生的城市,与孩子一起打拼。

  不管经济条件如何改变,这种“孝老爱亲”的基因已深深地埋进我们的文化里,通过“最美家庭”的评选,与其说是弘扬新时代的孝老爱亲感人事迹,弘扬感恩父母之风,感念长辈的关爱之情,倒不如说是把中华孝道和敬老之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在孝老爱亲中,我们的古代优秀文化有许多思想依旧散发着光芒。比如“古人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呼?”,从物质到精神上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悟。 在我们的文化中,判断一个人品质是否优秀,往往是从孝道出发,看他对待自己的父母如何,对身边的老人怎样。孝道恰似乎美德的源泉活水,是一切美德的前提所在。让一个人地孝老爱样的家风中成长,恰恰是传承中华美德的根基所在。

   孝道所在,美德才会生生不息。不管物质和精神如何变化,对养育之恩的父母的尊敬,是人之本性,永不改变。不管生活如何变迁,思念父母,感恩父母之情,无法忘怀。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