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名少先队员和他们的家长,一起来到三和小学,参观学校新设立的“小小中国馆”。馆内展示区的江苏蓝印花布、山东论语竹简、安徽茶叶等600余件物品,让孩子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学到知识。戴跃华 黄驰 摄
近日,市委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善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时强化各方支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共同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支持少先队工作的强大合力。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专题了解。
引导少年儿童建设美好海门
《意见》指出,加强少先队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提出的殷切期望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承担起建设美好海门、美好南通、美好江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现实需要。
要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少年儿童、生动实践锻炼少年儿童、先进典型激励少年儿童、有效服务关爱少年儿童,竭诚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意见》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强化少年儿童“三爱”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组织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红领巾宣讲”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自觉把个人的成长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
以体验教育为载体,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将“少年军(警)校”作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走进军营、参加军事训练等活动,强化少年儿童的国防观念。加强校内外各类红领巾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着力提升少年儿童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采取课堂教育、情景教育、互动演练等形式,着力提高少年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以养成教育为途径,培养少年儿童优秀品德。大力选树和宣传“美德少年”、“三好标兵”、“优秀少先队员”等少年儿童身边的典型,推动少年儿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把少先队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障少年儿童和孤儿,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爱心捐赠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行动”,推动少年儿童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夯实少先队组织建设
《意见》要求,在小学和初中普遍建立少先队组织,加强大、中、小队建设。2015年底前全市各小学和初中普遍建立由校长、书记、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和大队辅导员等组成的学校少工委,并探索在区、镇乡中成立少工委。将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纳入中小学课表,纳入督导及教研体系,设立少先队活动专兼职教研员,制订课程标准,开展课程评优。少先队活动课的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把学校少先队队室、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鼓号队等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筹建中)、纪念馆、图书馆等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立少先队教育实践基地,向少年儿童免费开放。依托社区(村)党团活动阵地、“校外辅导站”等社会资源,建立社区(村)少先队活动场所。
完善少先队经费保障机制。市、镇两级财政要加大对少先队工作经费的投入,把少先队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要对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辅导员培训和开展活动等方面的经费予以保障。 (王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