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传统文化进校园高端论坛昨天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多位教育学者在论坛上提出了面向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分学段有序推进、不应冒进求成的观点。
本次论坛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等嘉宾分别就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古典诗词的魅力、传统文化的资源与载体、母语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学习观等主题做了专题报告和讲座。顾之川认为,当前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存在浮躁风气,部分学者对国学经典有曲解、理解也不够深刻。“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不应该冒进求成。”他提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分学段有序推进:小学低年级应培育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小学高年级应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初中应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认同度;高中应提高理性认知,引导学生感悟,提高鉴赏能力。
多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和《中国诗词大会》的北师大教授康震提出,传统文学的魅力需要中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落实。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其作者、作者身处的时代以及后世读者的理解,更在于后来人的接受与认同。如果教材的编订者没有考虑中小学生对古典诗文的接受能力,仅以成人的尺度进行编订,就会导致接受者与传达者之间的断裂和隔阂。“在这方面,能改进的空间很大。”他说。
一年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启动“青春国学计划”,依托经典文学、汉字、典籍文化、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全国有志突出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小学校提供国学系列课程。目前青春国学特色课程已经在包括史家小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科技大学负重等学校开展。(北青报记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