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380*90>学校教育如今还要讲“礼”
学校教育如今还要讲“礼”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6-10-12 16:55:00   责任编辑:未网教育张晴  www.k618.cn
内容提要:“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独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发生于早期人类社会中的祭祀活动,成熟于西周。
   礼乐教化反映出中国文化的文化根性,现如今,发扬、复兴优秀的中国古代传统,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对礼乐教化的学习、利用和改进。
   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如今,逢年过节,亲朋之间互赠礼品称“节礼”,外出活动礼让老弱者称“有礼”,书信往来唱和对答称“敬礼”。这些“礼”的称谓皆源于两千多年前产生于中国的“礼乐”之制。
  “礼”的文化渊源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独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发生于早期人类社会中的祭祀活动,成熟于西周。随着历史的变化,礼乐文化也经历了荣辱兴替的过程。伴随《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兴起,礼与乐互为表里,礼乐教化的逻辑与历史形态也就宣告成熟。
   甲骨文的“礼”字形似器物之内盛有珍贵玉片,义为献礼。《说文解字》中的礼从与祭祀有关的示字旁,其义为“事神致福”。致富固然有福,致福却未必就等于致富。“乐”字篆体为乐器在木架之上排列有序,并曰“五声八音总名”,寓意快乐源于有序的节奏。
  礼乐之制被古人用以教化众生。依照荀子的推论,人生在世,不得不争名逐利,争之不得而苦情不已,引发身心裂变,社会危险;这时礼乐被用来将纷乱的欲求和痛苦安身立命于仁义,将四分五裂的利益冲突维系于群情和谐。“教”为上施下效发蒙遵行。“化”为革新立命推进文明。礼乐教化近乎今日之教育,启蒙旧制革新人生。
  礼乐教化既有固守和谐的意义,又有革新发蒙,与时俱化的创新因素。最值得关注的是,礼乐教化反映出了独属于中国文化的文化根性,明确刻印着中国历史和精神的源发性质。现如今,发扬、复兴优秀的中国古代传统,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对礼乐教化的学习、利用和改进。 
 
【本文责编:未网教育张晴】
下一篇:家长频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