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不求饱足舒适的人,是因为志在学,无暇顾及这些,所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是不改其乐。
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资料图 图源网络)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思齐是希望自己也想同贤者一般,内省是害怕自己也有此不贤,可见在孔子看来,人与人之间相处,无论其人贤或者不贤,都是对自己有益的——只要去思齐去自省,而不是见贤而忌惮、见不贤而讥讽。正如孔子曾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选择优点来学习,看出缺点而改正。上文所言“就有道而正”,也是一样的道理。
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这句话列出了孔子认为的四等“知”:生来就知道为上等,学习然后知道是次等,遇到困难再去学的再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的那就是最下等了。无论是道还是艺,对于世人来说,有先有后有难有易,不能因为遇到了困难就不去学了,而应该勤奋为学、不要等到遇上困难了再去学,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不能生而知之,但都可以学而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