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为天地立心”这句话应该放在张载的天人合一、心与天道为一的角度来理解。天地生万物主要体现出了仁爱之德,这就把天道与人道、宇宙论与价值论相贯通,为人的道德本心确立了本体论根据。就人道来讲人可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就是要确立起天赋予人的道德本性。张载所说的“立心”也正是强调人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去“立心”,即引导社会确立起善的道德本心,以唤起人们的道德良心。在儒家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为天地立心,只有体天悟道的圣人才有这种能力。天地本无心,以圣人之心为心,就是要为社会建立起一套道德价值的体系。张载“四为”以磅礴的气势、博大的胸襟,承载了知识分子的一种历史使命,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一种担当意识。今天我们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果大家都能自觉地“为天地立心”,去努力唤醒人们的道德本心和良知,承担起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应尽的责任,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未来就更有希望。
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为天地立心”就是要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要把天地万物看成交感流衍、生生不息、富于人性、人情色彩的生命形态,具体包括:天地是实有的存在;天地间的一切是生生不息的;天地间之万物本是一个生命的体系。“为生民立命”就是为老百姓确定精神家园。“命”也叫天命,是人为不能左右的,具有决定影响的,带有某种必然性的一种力量。关于“命”,孔子讲知命、畏命,孟子讲立命、正命,庄子讲顺命,荀子讲治天命,墨子非命。张载主要继承了孟子的立命思想,具有正命的性质,具有正确面对命运的含义,没有“宿命”色彩。“为往圣继绝学”,绝学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之道,张载主要在正心明性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为万世开太平”通向理想之道,提出济世之道,为国家长治久安出谋划策。
罗传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载作为一位大儒,其思想人格都具有典范意义。他的四句教既是对关学宗旨的概括,也是对儒学真精神的表达。“为天地立心”是张载全部思想的哲学基础。“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所立之心只能是公心、普遍之心,具有抽象和超越的本体意义。“为生民立命”,是其社会关怀,也是关学作为实学的基本面相,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为往圣继绝学”,是张载作为一个儒者的学术使命,也体现了他的道统意识的自觉。“为万世开太平”,是一种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大爱理想,蕴含深意。“万世”,即不是一姓一世;太平,则重在和谐,只有每个个体的身心利益都得到安顿,才会有真正长久的太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