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讲堂>【古语新解】12挨风缉缝
【古语新解】12挨风缉缝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28 21:46: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渔船载酒日相随,短笛卢花深处吹。在《叙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文学主张,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挨风缉缝】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语出原文】《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节选)

  渔船载酒日相随,短笛卢花深处吹。

  湖面风收云影散,水天光照碧琉璃。

  这首诗是未时杨备游太湖所作。这太湖在吴郡西南三十余里之外。你道有多少大?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周围五百里,广三万六千顷,中有山七十二峰,襟带三州。哪三州?苏州、湖州、常州。东南诸水皆归。一名震泽,一名具区,一名笠泽,一名五湖。何以谓之五湖?东通长洲松江,南通乌程溪,西通义兴荆溪,北通晋陵湖,东通嘉兴韭溪,水凡五道,故谓之五湖。那五湖之水,总是震泽分流,所以谓之太湖。就太湖中,亦有五湖名色,曰: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五湖之外,又有三小湖:扶椒山东日梅梁湖,杜圻之西、鱼查之东日金鼎湖,林屋之东日东皋里湖:吴人只称做太湖。那太湖中七十二峰,惟有洞庭两山最大:东洞庭曰西山,两山分峙湖中。其余诸山,或远或近,若浮或沉,隐见出没于波涛之间。有元人计谦诗为证:

  周回万水入,远近数州环。

  南极疑无地,西浮直际山。

  三江归海表,一径界河间。

  白浪秋风疾,渔舟意尚闲。

  那东西两山在太湖中间,四面皆水,车马不通。欲游两山者,必假舟揖,往往有风波之险。昔宋时宰相范成大在湖中遇风,曾作诗一首:

  白雾漫空白浪,舟如竹叶信浮沉。

  科头宴起吾何敢,自有山川印此心。

  话说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面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内中单表西洞庭有个富家,姓高名赞,少年惯走湖广,贩卖粮食。后来家道殷实了,开起两个解库,托著四个夥计掌管,自己只在家中受用。浑家金氏,生了男女二人,男名高标,女名秋芳。那秋芳反长似高标二岁。高赞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馆谷,教著两个女儿读书。那秋芳资性聪明,自七岁,至二十岁,书史皆通,写作俱妙。交十三岁,就不进学堂,只在房中习学女工,描鸾刺凤。看看长成十六岁,出落得好个女儿,美艳非常,有诗为证:

  面似桃花含露,体如白雪团成。眼横秋水黛眉清,十指尖尖春笋。袅娜休言西子,风流不让崔莺。金莲窄窄瓣儿轻,行动一天丰韵。

  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若对头好时,就赔些妆区嫁去,也自愿情愿。有多少豪门富室,日来求亲的。高赞访得他子弟才不压众,貌不超群,所以不曾许允。虽则洞庭在水中央,三州通道,况高赞又是个富家。这些做媒的四处传扬,说高家女子美貌聪明,情愿赔钱出嫁,只要择个风流佳婿。但有一二分才貌的,哪一个不挨风缉缝,对那些媒人说道:“今后不须言三语四。若果有人才出众的,便与他同来见我。合意得我意,一言两决,可不快当!”自高赞出了这句言语,那些媒人就不敢轻易上门。正是:

  眼见方为是,传言未必真。

  试金今有石,惊破假银人。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戏曲家、通俗文学家。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少有才气,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为“吴下三冯”。冯梦龙一生在科举上不得意,57岁才补了一名贡生,61岁被选任福建寿宁知县。因此,他发愤著书,将主要精力贡献给搜集、整理通俗文学的事业上。在小说方面,他完成了《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选工作,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编辑过《古今谭概》、《情史》等笔记故事,鉴定了《有商志传》、《有夏志传》、《盘古至唐虞传》等;民歌方面,他搜集、整理过《挂枝儿》、《山歌》两种民歌集;戏曲方面,他改定《精忠旗》、《酒家佣》等曲本,编纂散曲集《太霞新奏》,并且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冯梦龙还是一位爱国者,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清兵南下,他进行抗清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在思想上,冯梦龙受李卓吾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在文学上,他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他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在《叙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文学主张,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他重视通俗文学的教化作用,在《古今小说序》中,认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这些见解对鄙视通俗文学的论调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