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讲堂>一恩先生聊《素书》78
一恩先生聊《素书》(七十八)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2-10 11:12: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释义:国家安定是因为得到了贤能之士的辅佐,国家发生危机是因为人才的流失。拥有人才不易,合理使用人才也不易,但留住人才更加不易。不要因为面子问题不去主动追寻人...

 

【图语:萧何月夜追韩信】

  【原文】安在得人,危在失士

  释义:国家安定是因为得到了贤能之士的辅佐,国家发生危机是因为人才的流失。

  赏析:多年前有这么一句很经典的话: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每当我们说起这句话的时候,都是神采奕奕,因为自己是个人才。其实不仅是21世界人才最重要,从古至今,人才都是最重要的。三国时期流传着“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意思也很简单,诸葛亮和庞统二人,得到其中一个就可以安定天下(至于结果暂且不谈)。唐太宗也曾说到:致安之本,唯在得人。意思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安定,唯一的办法就是得到优秀人才。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国家的安定和富强的关键也在于人才。人才的流失注定事情失败,人才的流失注定国家发生危机。

  对人才的合理利用、留住人才,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萧何月夜追韩信”便是留住人才的经典案例。

  淮阴有一位父母双亡的穷青年,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韩信。从小开始韩信只知读书练武,连自己的生活也无法维持。经常穿着破烂,带着一把剑,四处流浪。实在没办法,他只得到一位当亭长的亲戚家去找饭吃。只住了几个月,就被亲戚指桑骂槐气走了。出来后,有一次竟几天没吃一口饭,饿晕倒在路边,幸得一位洗衣妇把自己带来充饥的饭,给他吃了,才未被饿死。

  后来,韩信投奔项梁,当了个小兵,算是有了衣食的基本保证。项梁死后,项羽也只是让他当了个执戟郎中。韩信几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受到重视。韩信在项羽那里待了些时间,知道项羽不是能成大气的人,自己在他手下没有出路,于是他又投奔到刘邦的部下。结果,刘邦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小官做。一天,韩信与几位伙伴喝了酒,大发牢骚,消息传给刘邦,刘邦以为他们要叛变,就命令将他们斩首。韩信说:“你刘邦要夺天下,怎能斩壮士呢?”刘邦知道后,将他放了,并与他谈了一次话,还升了他一级官,但还是没有重用他。萧何深知韩信是位帅才,这时刘邦正想找人担当大将的职位,萧何向刘邦建议由韩信担任,刘邦根本不听。萧何推荐韩信的次数多了,刘邦才答应要重用韩信,但却没有一点实际表示。韩信见刘邦无重用之心,决定离开刘邦,于是一个人离开了部队。萧何知道后,急忙带了几个随从追去,直追到月亮高悬半空,才追上韩信。萧何追上韩信,东劝西劝,才将他劝回汉营。回来后,萧何又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你要夺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刘邦终于听信了萧何的劝告,决定拜韩信为大将。拜将那天,跟随刘邦多年、战功显赫的将军,都以为自己会被拜大将,结果拜的是毫无名声、一点战功也没有的韩信,大家都愣住了。后来,韩信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齐王,刘邦还将齐地作为封地授给他。饱受饥寒交迫的韩信,得到封王的优厚待遇,便死心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巨大功劳。

  虽然刘邦起初看不起韩信,但他相信萧何,因此最终起用韩信,同样韩信也没让他失望,帮助他安定天下。

  拥有人才不易,合理使用人才也不易,但留住人才更加不易。为领导者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才,哪怕是一时放弃了,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他追回来,否则他很可能是你一生的敌人(被自己的竞争对手使用)。不要因为面子问题不去主动追寻人才,刘备三顾茅庐不就是为了得到人才嘛。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