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讲堂>【古语新解】65八荒之外
【古语新解】65八荒之外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2-03 11:06: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陈大夫聘鲁,释文云:聘,匹正切。耳目者,视听之户牖。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八荒之外】

  【语出】《列子·仲尼篇》


  【语出原文】《列子·仲尼篇》(节选)

  陈大夫聘鲁,释文云:聘,匹正切。私见叔孙氏。叔孙氏曰:世德堂本“曰”上无“氏”字。“吾国有圣人。”曰:“非孔丘邪?”曰:“是也。”“何以知其圣乎?”〔注〕至哉此问!夫圣人之道绝于群智之表,万物所不窥拟;见其会通之迹,因谓之圣耳。岂识所以圣也?叔孙氏曰:“吾常闻之颜回,〔注〕至哉此答!自非体二备形者,何能言其髣佛,瞻其先后乎?以颜子之量,犹不能为其称谓,况下斯者乎?释文云:佛,芳味切。量音亮。称,尺证切,下同。曰:‘孔丘能废心而用形。'”〔注〕此颜回之辞。夫圣人既无所废,亦无所用。废用之称,亦因事而生耳。故俯仰万机,对接世务,皆形迹之事耳。冥绝而灰寂者,固泊然而不动矣。〔解〕圣人应物而生,济时用,导群有以示迹,不显真以化凡焉。释文云:泊音魄也。下同。陈大夫曰:“吾国亦有圣人,子弗知乎?”曰:“圣人孰谓?”曰:“老聃之弟子有亢〔注〕古郎切,又音庚。仓子者,释文云:亢仓音庚桑,名楚,史记作亢仓子。贾逵姓氏英览云:吴郡有庚桑姓,称为士族。段玉裁曰:贾逵姓氏英览必贾执姓氏英贤谱耳,见隋书经藉志。得聃之道,〔注〕老聃犹不言自得其道,亢仓于何得之?盖寄得名以明至理之不绝于物理者耳。能以耳视而目听。”〔注〕夫形质者,心智之室宇。耳目者,视听之户牖。神苟彻焉,则视听不因户牖,照察不阂墙壁耳。蒋超伯曰:庄子杂篇作“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聃之道,以北居畏迭之山”。鲁侯闻之大惊,〔注〕不怪仲尼之用形,而怪耳目之易任。迹同于物,故物无骇心。使上卿厚礼而致之。王重民曰:意林引作“以上卿礼致之”,亢仓子全道篇作“使叔孙氏报聘,且致亢仓子,待以上卿之礼”,与意林所引义合。伯峻案:今本亢仓子二卷,为唐开元末襄阳处士王士源所伪作,见孟浩然集序及大唐新语。亢仓子应聘而至。〔注〕泛然无心者,无东西之非己。鲁侯卑辞请问之。亢仓子曰:“传之者妄。事文类聚后集十九引“妄”下有“也”字。释文云:传,丈专切。我能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注〕夫易耳目之用者,未是都无所用。都无所用者,则所假之器废也。〔解〕夫耳目者,视听之器也;唯神能用之。若神不在焉,则死人之耳目不能视听矣。亢仓子知人之所能,故不用耳目为视听之主矣。是命耳见而目闻耶?此乃传者不晓,因妄为说耳也。鲁侯曰:“此增异矣。其道奈何?寡人终愿闻之。”〔解〕鲁侯仍未了此意,更以为增加奇异焉,固请其道矣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注〕此形智不相违者也。心合于气,〔注〕此又远其形智之用,任其泊然之气也。气合于神,〔注〕此寂然不动,都忘其智。智而都忘,则神理独运,感无不通矣。神合于无。〔注〕同无则神矣,同神则无矣。二者岂有形乎?直有其智者不得不亲无以自通,忘其心者则与无而为一也。〔解〕夫体既有质而成碍,心则有系而成执。体合于心者,不在于形碍而在封执也。故气之于心,虽动而无所执;故心合于气者,不在封执而在于动用也。故气合于神者,不在于动而在于了识也。神之于无则妙绝有形,故不在于了识而在于冥真矣。伯峻案:庄子人间世篇云,“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此句依俞曲园说正),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齐也”,盖同此义。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孙诒让曰:此文以“有”与“音”相俪,“有”疑当作为“形”。卢重玄注云,“是故有形有音无远无近”云云,疑卢本正作“形”字。(亢仓子全道篇袭此文亦作有。)释文云:唯,唯癸切。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释文云:睫音接。来干我者,我必知之。〔注〕唯豁然之无不干圣虑耳。涉于有分,神明所照,不以远近为差也。释文云:豁,火括切。分,扶问切。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心腹六藏之所知,释文云:藏,徂浪切。心、肺、肝、脾、肾谓之五藏。今六藏者,为肾有两藏: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击胞。其?与肾通,故言藏有六也。其自知而已矣。”〔注〕所适都忘,岂复觉知之至邪?〔解〕是故有形有音,无远无近,来干我者,皆能知之;都不用四支七窍,如明镜高悬,朗然自照;岂运其耳目也哉?鲁侯大悦。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注〕亢仓言之尽矣,仲尼将何所云。今以不答为答,故寄之一笑也。〔解〕寄之一笑者,得忘言之旨也。


  【语出简介】

  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现在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失,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其中《两小儿辩日》被纳入小学语文人教版6年级下册第1篇课文。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这样解释某些人认为列子是后人假托的也不过分。是孔子的弟子。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