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 李婧)"国学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们在小学里读六年国学,经过这种积累的学生一定和没有经过国学教育的学生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需要这种量的积累的。"著名国学大师张玉杰在描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时说。
如今,北京八一学校小学部的国学教育全面开花,初显教育成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春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灵。
自编国学教材,"坚持"方见成效
"我们从08年经典传统文化的初探到10年语文、体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逐步完成了《经典与练笔》《经典与养成》自编型国学教材。"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部校长袁靖介绍说。
据了解,这套教材的总体构思是以国学经典文本为核心,通过单元、课文与模块的设计,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积累,并得到系统化的应用练习和写作训练。八一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徐主任说"《经典与练笔》的编写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线,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来增加积累,锻炼写作技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在谈到自主编写的国学教材时,袁校长特别强调"坚持"两个字。多年来,八一学校小学部努力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建构起学校优秀经典教育大框架。追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脉络,再次丰厚了学校教育的根基,同时锻炼队伍,发展学校。袁校长说:"我们希望在当下,为学生架起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推动学校全面、深刻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最终让学生能够跳出文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科研引领国学教育,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
"与其他很多学校开展国学教育不同,我们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引领学校发展"。袁校长说,他们从90年代就通过科研项目来增强学生的德育发展。比如"八五"期间进行了马芯蓝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十五"期间通过心理辅导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研究。"十二五"期间依托国学文化提升学生素养的课题研究等。通过这些举措将学校的办学目标明确而清晰起来。在分享科研引领国学教育的经验时,袁校长说:"学校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实际发展之路,我们是在坚持不懈的实践中,寻找问题,思考研究,拓展丰厚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韬光养晦,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中国传统文化浩瀚、经典,对立人、立言、立志,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都非常大。孩子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应该有所创新,继往开来。通过国学教育既知悉历史,传承传统文化,也面向现代科技、现代经济、现代社会,面向未来,对于广大学生可以起到方向指引的重要作用。
社团助力国学 传播艺术精髓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这里的学生课余时间还可以参加古琴、国画、茶道、朗诵、剪纸等社团。八一学校小学部科研主任黄雷老师介绍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内容,在欢快、和谐、自主、平等的气氛中学到许多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很多学生通过社团活动,通过国学教育找回了自信,并通过多方面地涉猎,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据了解,多年来,八一学校小学部依托国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学校组织多彩课堂活动,并开设了近50个国学社团,包括:京剧、古琴、内画壶、书法、国画、茶道、刻纸、剪纸、武术、诵读、十字绣、舞蹈、课本剧等国学社团、多彩社团。
"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发展要经历各种磨砺。积累总结是关键。"2013年,中国教育学会认证的首批全国40所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里,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部是其中最小的学校。奔走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告诉记者,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他们在实践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实践始终伴随着问题出现,整个学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热情不断地被调动起来,与学校和谐人文环境的建立结合起来,在学校里,立德树人"大德育"观已深入人心。
袁校长表示,国学教育有很多地方是"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三爱"教育的结合点,推行国学教育,不仅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大有裨益,而且在立德树人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学教育是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让国学的春天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