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社区儒学讲堂”儿童诵读经典】
11月24日,家住济南市领秀城社区的王丰琴老人早早起来,将近期的剪纸作品拿到了社区售楼处进门处,并铺展好。王丰琴是社区剪纸协会的一员,平时喜欢搜集传统文化素材剪成作品,送给朋友。她说:“通过剪纸形式,把一个个古代传说展现出来,孩子们喜欢,对他们也有教育意义。”今天王丰琴之所以来售楼处“摆摊”,也源于社区将在此举办一场有关传统文化的仪式——山东省尼山书院首家“社区儒学讲堂”揭牌。
“社区儒学讲堂”在孔孟大地不算新生事物。此前,聊城、德州等地已陆续开始探索,在社区开设道德讲堂,主要宣讲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孝道文化。今年5月,山东启动“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现代图书馆与传统书院结合,旨在发挥传统书院教化育人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说,此次以尼山书院为平台开展“儒学进社区”活动,利于实现书院功能向社区延伸,也是提升城市公共文化阵地的有益尝试。
当天,进出领秀城社区售楼处的居民都会被一个场景吸引:一旦有人路过,站在售楼处门口、身着传统服装的志愿者会毕恭毕敬鞠躬,道一句“老师,感恩您”。这是山东泰山文化研究院泰福国学堂的民间志愿者。泰福国学堂负责人李美睿于2013年创办公益国学讲堂,初衷是“把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自身的人生体验中”。如今,泰福国学堂已开展活动近百场,数以千计的民众通过讲座等形式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揭牌仪式上,泰福国学堂志愿者还表演了手语舞《礼》,领秀城社区的小朋友们则上台诵读了《论语·学而》第一篇。
“近年来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被业主接受,居民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文化品位也不断得到增强。”领秀城社区居民齐志春说,传统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多方面作用,接触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他身边很多居民的心声。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介绍,截至11月中旬,山东省尼山书院的专家团成员已有20余人,招募志愿者近400名,省级层面对尼山书院的扶持资金达400万元。同时,全省所有市级以上图书馆及1/3的县级图书馆启动了尼山书院建设,书院的管理骨干、师资骨干等人员培训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揭牌‘社区儒学讲堂’,利于充分发挥书院传承文明、教育群众、引领风尚的作用。”王红勇说,儒学进社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殿堂高阁,走入百姓之家具有重要意义。山东今后将发挥尼山书院品牌和资源优势,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义工和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使讲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应有作用。
揭牌仪式后,领秀城“社区儒学讲堂”首讲开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吕明晰为百余位居民做了题为《社区和谐,从孝道做起》的讲座。“社区环境的改变靠人,人无德不立,怎样才能有德?孝顺即是德。”吕明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解,让不少社区居民听完后感觉受益匪浅。社区居民张智军老人说:“走进讲堂学传统文化,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一切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严于律己,社区就和谐了。”吕明晰向记者表示,据他观察,山东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进行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动,体现了各地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
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表示,“社区儒学讲堂”的揭牌是构建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一环。“对文化的投资再多也不为过。山东在“十艺节”筹办期间对五级公共文化设施投资达249亿元,建起来后如何发挥应有作用势必需要仔细谋划。近一年来山东做的一系列工作,就是要将一套完整的弘扬传承体系建立起来,让百姓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季缃绮说,近年来山东在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传承、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山东将发挥本省文化资源优势,把传统文化有关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