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 > 深圳龙岗行:品味都市里的优秀传统文化
深圳龙岗行:品味都市里的传统文化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0:38:16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年轻的深圳原来也藏着保存完好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羊城晚报的粉丝们直呼大开眼界!而龙岗街道、龙岗区、深圳市还有许多这样的传统文化一面,等着我们慢慢来展开。

【图语:导游讲解客家围屋历史】

  年轻的深圳原来也藏着保存完好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羊城晚报的粉丝们直呼大开眼界!《羊城晚报》读者工业文化体验游深圳行一周前首站成功举办后,紧接着在刚刚过去的周末11月30日,第二站来到了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羊粉们在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鹤湖新居领略了传统建筑之美,中国唯一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公园——龙园观石头之奇,在广东省大型茶叶交易市场——东方国际茶都品香茗,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参加工业文化体验游的羊粉们有连续两站都参加的熟面孔,更多的是第一次参加深圳工业文化“深度体验游”的新人,有全家三口一起出动的,有姐妹淘结伴前来,还有老两口携手参观。一天时间虽短,但每个人都觉得收获颇丰,对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底蕴有了新的认识。

  龙岗街道亮出原汁原味的传统

  龙岗街道是深圳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好去处。这个以“龙”命名的街道,有着“舞龙之乡”之称,是深圳市第一批加快城市化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街道按照“规划、整合、提升”思路,依托现有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产业转型和升级,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龙园奇石文化、鹤湖新居客家文化、东方国际茶都茶文化为代表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

  鹤湖新居这两年随着文博会的亮相在深圳逐渐被熟知,成为客家文化的标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鹤湖新居由广东兴宁客家人罗瑞凤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经三代人数十年努力,建成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作为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整座建筑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中心为府第式三堂二横,有房300多间,以祠堂为中心,阁、楼、厅、堂、房、廊、院、天井、过道等建筑互相关联。依托鹤湖新居成立的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客家专题性博物馆,积极致力于客家文化传播、交流、研究,近年来日益成为了解深圳客家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要窗口。

  与鹤湖新居相距不远的龙园是中国唯一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公园,也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的奇石交易基地,连续六年的文博会分会场,近几年龙岗区每年端午赛龙舟的所在地。今年的文博会上,来自海内外的800多家石商汇聚龙园,带来15000余方(件)奇石,包括黄龙玉、树化玉、三峡画面石、长江石、孔雀石、园林石、玛瑙、矿物晶体、硅化木、大化石、彩石,实现了石种“全家福”。

  深圳市东方国际茶都是目前广东及东南亚地区档次最高、品种最全的茶业产品商贸中心和茶文化产品批发市场,拥有国内外知名茶商500余户, 年营业额超过30-40亿元。茶都经营的茶产品几乎汇集了全国各地名茶铁观音、普洱茶、红茶、绿茶、花茶、岩茶、高山茶应有尽有;各式各样的精美茶具、茶文化用品及包装用品琳琅满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市场商贸服务平台;茶商与各地茶叶产区建立了产品直销、信息互通、送货上门等稳定的商贸关系。

  羊粉逛龙岗流连忘返

  参加《羊城晚报》读者工业文化体验游深圳行第二站的70名体验读者中上周日上午8:30在广州羊城晚报报大楼前集结上车,10:30来到了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的鹤湖新居。羊粉们一下车,记者一眼就认出了上周也来参加活动的母子俩,这次他们是全家齐出动。这位妈妈说,上周来深圳见识了深圳的文化魅力,这周看到活动召集立刻第一时间报名,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再次在数百名报名者中被抽中。羊粉队伍中大多数读者都是报名后首次抢到机会参加到活动中来,首次来到龙岗街道,来一睹鹤湖新居的风采。

  鹤湖新居门口,刚下车的羊粉们就被传统的围屋建筑吸引了,在围屋前的月池前纷纷拍照留念。在鹤湖新居中,羊粉们兴致勃勃地跟着导游参观这座有着200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围屋里的一切都让游客们感到厚重的历史感。内外围结构、府第式三堂两横、禾坪、月池的建筑结构,保留了旧家具陈设的屋子还有罗氏家族家训、客家婚俗、舞麒麟的道具、多年的龙眼树、围屋墙上的枪口、榨油坊等无不吸引羊粉们驻足、聆听、留影。

  围屋里卧室的蚝壳门窗特别受到游客亲睐。透过完整的蚝壳窗,可以看到特有的七色虹光。鹤湖新居工作人员介绍,在玻璃被广泛用在门窗上以前,沿海地区建筑中用磨薄的蚝壳装在门窗上,达到采光效果。打磨的蚝壳具有一定透光性,装饰性,私密性,且能很好地过滤掉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制作时要选质量好的贝壳打磨成均匀的薄片,才能做成蚝壳门窗,工艺烦琐,所以当年只有富裕家庭才用。直到民国时期,蚝壳门窗逐渐被玻璃门窗所取代,由于打磨工艺也已失传,目前蚝壳门窗极为少见。

  羊粉队伍中的一对姐妹淘很醒目。姐姐刚刚工作,妹妹还在华农读书。她们俩很兴奋告诉记者,今天来到客家围屋开了眼界,此前也来过深圳,但是去的是海边、世界之窗这样的地方,没想到在深圳这样的都市中还有如此深藏不露的传统的围屋建筑,收获很大。一位陈阿姨说,自己也是客家人,所以来到客家围屋感慨这个围屋保存得这么好!站在这里能想象到这一大家族昔日在这里生活的场景,有一种由衷的亲切感,感到精神上的归属。“参观让我自己对客家文化加深了了解和亲近,这趟太值了。”

  从客家围屋出来,羊粉们品尝了特别地道的客家私房菜,然后前往奇石汇聚的龙园。龙园里的奇石展示厅里,奇石不仅仅是各式外形上的奇,更多的包括了纹理中的美。很多石头的切面都是一幅山水画,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奇石园里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石头“满汉全席”,整整一大桌丰盛的佳肴全部都是石头组成的,让人叹为观止,从逼真的肉形石到绿豆形状的石头,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欲滴。老广们趴着边看边拍还边讨论着各式菜肴的品种、口味、做法,好不热闹。

  大饱眼福之后,东方茶都是个特别适合消磨下午时光的地方。一进茶都,就能闻到扑鼻的茶叶的香气。偌大的茶都里,全国各地的茶叶应有尽有。有南方人爱喝的铁观音、普洱,还有大红袍、西湖龙井、信阳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全国名茶,可谓一网打尽。几乎在每家,顾客都可以坐下来,和店主一边品茗一边聊天,聊茶文化、聊茶叶的故事、聊人生境遇。在这个大型的茶叶批发市场里,能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年纪人们的不同品茶喜好。商家大型的冷库、奇特的现场打包机器都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不少羊粉们都纷纷买上一点茶叶或自饮或送亲朋,享受淘宝的乐趣。

  行程即将结束,不少羊粉们都依依不舍。 一位羊粉告诉记者,作为《羊城晚报》多年的老读者,对《羊城晚报》有着很深的感情。羊晚办的工业文化游,让自己和羊晚能有了互动,特别开心。她把读中学的儿子也带来参加活动,希望“羊城晚报·微生活”和年轻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年轻一代也有自己这样的信赖感和支持力。另一位羊粉表达了报名被抽中的兴奋,“第一期活动我就报名了,没被抽中,看到第二期活动立刻就报了名,很幸运能参加,以后还会踊跃报名多多参加。”还有的羊粉是看到第一期活动的微信觉得特别有意思第二期报了名。大家纷纷表示,来了龙岗开了眼界,收获这么多,回去多发朋友圈,把在龙岗街道的所见所闻扩展开去,让好地方有更多的人知道、喜欢。

  记者观察:留住都市里的传统弥足珍贵

  提到深圳,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年轻,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繁华的大都市。其实深圳也有其另一面,这一面更原生态、更长久存在,却不广为人知,淹没在人们熟知印象的背影里,淹没在深圳速度的后面,这就是深圳的传统的一面。深圳的历史不仅仅只有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深圳也有其原住民,也有边防、海防文化,有着客家人的繁衍生息,这一切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深圳,完整的深圳文化。

  深圳近年来提出“文化立市”的口号。深圳的文化有五湖四海的文化融合,有方兴未艾的中外文化碰撞,当然也有传统文化的留存。我们羊城晚报工业文化体验游希望把深圳的这一面介绍给珠三角的广大读者群,让深圳的这一面被更多读者知晓。

  龙岗区龙岗街道位于龙岗区中心,是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地方。近年来龙岗街道借着文博会的东风,对片区内传统文化进行了发掘和保护。这次羊粉们参观的鹤湖新居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罗家人居住,后来罗家人搬离,在八九十年代偌大的客家围屋曾一度被租住给外来人口。1996年鹤湖新居被辟为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保护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之中。2002年围屋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市、区、街道三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按照《文物法》进行了修葺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文物、图片、照片、模型及场景复原等形式,向观众展示龙岗客家围堡建筑文化特色及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让客家文化有了可看可传承的载体。中国人对石头有一种来源于文化的特殊喜好。以奇石为主题的精品展览区和交易基地龙园,因为很好的抓住了这个卖点并努力发展壮大,俨然已经成为自己的特色文化,所谓“园不在深,有石则名”,成为永不落幕的奇石博览会。东方国际是一个市场,一个交易平台,更是茶文化的集聚发酵之地。荟萃了全国各地的名茶、客商,让茶文化有了深圳的特色和味道。

    这些就是来自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的文化的缩影,颇具传统意味,也正是因为自己独特的传统而受到喜爱,获得属于自己的文化地位。而龙岗街道、龙岗区、深圳市还有许多这样的传统文化一面,等着我们慢慢来展开。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