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中国国家博物馆特别筹划的“丝绸之路”文物大展】
“同学们有谁知道天葬是什么?”一位满头银发的讲解员正为参观的学生讲解古今西部葬礼的区别。
57岁的刘俊岭是国家博物馆的第一批志愿者成员,这已经是他做讲解员的第十二个年头。当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展览时,已退休两年的老先生又“冲”了上来。
从丧葬文化到陶文化,再到青铜文化,从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说起,规定三刻钟的讲解,他曾滔滔不绝讲了两小时四十五分钟。
刘俊岭回忆,8岁时他就爱上了老物件儿背后的传统文化。
“我国不遗余力办这次《丝绸之路》展览,是希望把历史中包容接纳的中国文化展现给世人,”刘俊岭说,“像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许多藏品都从未展出过,精美而又惊艳,让人大饱眼福之余,一睹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琳琅满目的展物就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教科书,服装服饰、琴棋书画、陶瓶壶碗、墓葬制度等,可以窥见中国的发展历程、各地传统文化。”刘俊岭感慨,这次展览吸引了许多观众,有的人甚至来了两次、三次都意犹未尽。
“常回来看看,”这是刘俊岭经常对长居海外的华人来参观博物馆时说的话,“回来看看我们的家园,我们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