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岳麓书院开坛贺岁 儒释道联袂弘扬国学】
12月31日下午,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与凤凰网共同举办2014年度特别讲坛,纵论“儒释道与中国文化”,探究天人学理,播耘智慧福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斌等出席。
现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朱汉民,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分别从儒释道三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阐释。
张继禹在题为《儒释道:以人为本的文化传统》的讲座中提出,儒释道三家的学说都是以人为本,但是角度不一样。“儒家的角度是治省,佛家是讲究自觉,道家讲自然,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间最大的德行,是促进天地之间的各种生命生生不息,这就是一种重生思想的体现。”张继禹说。
圣辉认为,佛教这一世界宗教进入中国,是一大因缘,公元前五六世纪是中西方大哲学家诞生的时代,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中国当时和古希腊交流,相隔太远,所以和印度进行交流,所以说佛教传入中国是殊胜因缘。西方僧人最早进入中国,是住在接待外宾的鸿胪寺,佛教徒后来的住所也叫寺。早期佛经翻译,对应的汉语词汇,许多是道家用语。可见佛道儒三者在交流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圣辉法师说,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昨天,当代中国人应当对传统有所了解,才会更加真诚地热爱我们的国家。
朱汉民在讲座中引用《论语》“君子和而不同”的古训,提出儒释道三家确实有所不同,正如宋孝宗所说“以佛治心,以道治生,儒学治世”,儒家的价值基础是治世,要建一个五伦的理想社会秩序,儒者都有很强的入世精神,要立德立功立言。佛教以治心为价值基础,要达到一个平和的境界,道教以治生为目标,要效法天道,自然无为。
朱汉民认为,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儒释道三家,实际上都是以“和”作为一种价值,都需要一种文化包容的心态,从汉代开始,儒释道并存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产生了禅学,理学和全真道这三种新的儒释道文化形态,这种和而不同的精神,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