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豫章书院】
“唐炯、郑珍和乌当的渊源,肇始于清代著名学者唐树义的‘待归草堂’和乌当成山唐氏墓园……”每周五清晨,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总会按时在乌当区羊昌镇豫章书院举行。这是乌当区打造传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探索。
“要兴黔,必修身,必研习。”日前,来自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的王维霞,在豫章书院聆听了梁茂林主讲的《贵州儒商华氏家族》讲座后,在书院发放的听课证上写下了这9个字。这张长方形的听课证,正面打印着听课时间,背面则为感悟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以水印的方式呈现其中。
据书院负责人罗国淮介绍,乌当区羊昌镇豫章书院历史悠久,源于江西豫章罗氏家族,为罗氏家族文化名人致力推广的黔东豫章书院搬迁更名而成,与江西豫章书院、广东豫章书院及福建豫章书院齐名。如今,全国罗氏“豫章书院”仅余羊昌镇豫章书院一家。已建成面积1万余平方米,设有孝廉堂、务本堂、文会堂、豫章讲堂以及“章文阁”藏书楼等,涵盖了贵州乡贤、二十四孝廉、历代中国文武状元、传统文化乡村建设等文化展示,并有导师13位,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人,研究员3人。鉴于书院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今年6月,乌当区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旨在打造一个对乌当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等进行挖掘、整理、研究的场所。
“通过建设该基地,乌当区不仅可以妥善保存一系列具有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和文化资料,还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乌当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洁介绍道。
基地成立以来,乌当区共安排了22场首批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讲座主题内容包括贵州历史人物、贵阳历史典故以及乌当人文历史等相应的内容。听众既有机关党员干部、离退休人员,也有企事业单位职员、商人以及学生。“和谐、友善,对于经商很有帮助。”乌当区成氏相馆的负责人陈游聆听庞思纯主讲的《贵阳商界巨子于德楷》,深深地被于德楷的传奇故事所打动,对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有了更深的感悟。
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只是乌当区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一个生动实践。这些系列讲座把豫章书院原来分散的讲堂、基地统一规划在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一块牌子下,使书院的教学资源通过整合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如今,投资58万元的豫章书院“章文阁”藏书楼项目已经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该藏书楼收集藏书4万多册,保存了大量珍贵而又丰富的史志文献典籍,成为传播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特别是黔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国学到黔学,传习基地把传统知识从书本带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罗国淮介绍,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把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民族文化、和谐文化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新农村文化旅游型宣传教育的新模式。
仅2014年,乌当区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共面向社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200余场,在该基地接受国学教育的成人、大学、中学、小学及学前教育的学生达1万余人,600余名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内地其他地区的学生在此参加了基地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