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民间艺术家用面塑艺术传承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家用面塑艺术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 辽宁日报  2015-02-27 09:02: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春节期间,沈阳面塑艺术家于启全并未休息,而是在制作一个大型面塑作品——《财神》。接下来,于启全还将继续从传统文化中选取素材,创作大型面塑作品。

 

  【图语:面塑作品】

  春节期间,沈阳面塑艺术家于启全并未休息,而是在制作一个大型面塑作品——《财神》。这个作品在制作之初便引起中外媒体关注,于启全用150公斤糯米面及复合材料制作成2.28米高的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财神。这是目前已知我省最大的面塑作品。

  今年48岁的于启全从事面塑已有30多年。谈到创作初衷,他告诉记者,人们总认为面塑就是捏“小面人”,所以他就想拓宽面塑的创作领域,尝试用面塑创作一个大型作品。恰逢春节来临,于是于启全开始创作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间传说人物。

  2月23日,记者来到于启全的工作室,他正在进行艺术创作。他说,要制作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人物,必须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包括传统色彩以及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在每次进行创作之前,于启全都要翻阅大量的传统文化书籍,即便创作民间传说人物也是如此。记者注意到,寓意吉祥的传统纹样在其面塑作品中均有所体现。比如:祥云帽翅,海水江崖图案的袍服、如意上的传统吉祥纹样“万字纹”,等等。于启全坦言,创作大型的面塑作品会遇到许多困难,他在创作过程中反复尝试改进了制作工艺。

  在于启全的工作室,记者还看到了他与朋友共同创作的大型面塑作品《清明上河图》。这是于启全去年创作的作品,与《财神》相比,《清明上河图》更难创作。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属于国宝级文物。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出814个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9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于启全介绍说,将《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由平面变为立体的过程难度巨大。《清明上河图》原作宽25.2厘米,长528厘米。采用1:1的比例,面塑作品《清明上河图》长6米,宽0.5米。为何面塑作品长度超出1米呢?于启全解释说,这是因为平面变立体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原作,在空间上有所延伸。在创作这一大型面塑之前,于启全反复绘制《清明上河图》透视图,确定人物、牲畜、建筑在立体面塑作品中的精确位置。

  于启全告诉记者,制作面塑《清明上河图》,不仅要综合运用面塑技艺,还要研究古代建筑和车船制造工艺。据于启全介绍,仅建筑就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等。这些建筑在图中是平面的,想要立体制作出来,就要研究古代建筑设计。

  记者注意到,面塑《清明上河图》中每一个人物的神情都栩栩如生,人物的五官、胡须、发髻甚至表情都清晰可辨。最为神奇的是,造型各异的车船的门窗都可以打开。

  接下来,于启全还将继续从传统文化中选取素材,创作大型面塑作品。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