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 > 大美吉羊送祝福,博物馆里年味浓
大美吉羊送祝福,博物馆里年味浓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24-09-30 10:33:46   责任编辑: 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伴随着羊年春节的到来,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与羊有关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博物馆处处充满着喜气洋洋的味道。

 

  【图语:“博物馆里过大年——大美吉羊”新春生肖特展】

  金马奋蹄载誉归,玉羊启泰迎春至!伴随着羊年春节的到来,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与羊有关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博物馆处处充满着喜气洋洋的味道,一个个工艺精良、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艺术瑰宝作为节日特色大餐奉献出来,让观众在领略历史、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在博物馆里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吉祥春节。

  首都博物馆:传达合家欢聚的文化理念

  古人认为,肥硕的大羊,能够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鲜美肉食,所以将“羊”字与“大”字组合而成“美”字。为延续“博物馆里过大年”的传统,首都博物馆于2月11日为广大市民奉上了“博物馆里过大年——大美吉羊”新春生肖特展。此次展览由“羊”字衍生出的3个汉字:美、义(義)、祥,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审美观、道德观、幸福观入手,展出了85件与“羊”有关的精品馆藏文物。通过介绍羊的生肖文化、年节文化,向观众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达合家欢聚、亲情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生肖主题展览自2008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8届,现已成为首博独具特色的年味展。”展览策划人穆红丽告诉记者,今年的生肖展特别设置了儿童展示板块,以漫画形式、9个与羊相关的主题,向小朋友们展示羊这种动物是如何从食物来源转变为中华文化中祥瑞之物的历程。据了解,大年初一至初六,首都博物馆还为配合本次展览,与观众朋友们互动开展了非遗手工艺术品制作、博物馆里唱大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春节期间走出家门,到博物馆感受浓郁的文化年味和节日氛围,可见‘博物馆里过大年’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博物馆学教授潘守永说。

  南京博物院:展示羊文物的精美

  连续7年在春节期间举办生肖展的南京博物院,今年精心策划举办了“大吉羊——南京博物院藏羊文物展”。南京博物院所藏羊文物较多,涵盖书画、印章、玉器、水晶、玛瑙、陶器、瓷器、铜器、银器、珐琅器、年画、皮影等,品类丰富、工艺精良,有的还出自官造或大师名匠之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历史艺术价值。

  “此次展览精选自商代以来各时期、各品类羊文物近百件(套),按‘器物篇、绘画篇、吉祥篇’三个篇章对羊文物进行分类陈列,展品包括商代青铜三羊罍、东汉飞羊乘人钱树陶插座、西晋青瓷羊、清康熙青花苏武牧羊纹瓷盅、民国珐琅羊形器等,其中最大的一件民国珐琅羊形器高达1.3米,最为珍贵的一件商代的青铜三羊罍则已经有3000余年历史,是展厅中年代最久远的。”南京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展览很受当地市民的喜爱和欢迎,仅初一至初六客流量就多达7万人次。

  在举办展览的同时,南京博物院为配合羊文物展览,在大年初四举办了“手绘羊头挂饰”“捏一只独一无二的羊”两个“大吉羊”展览手工体验活动,这两项手工体验活动分别为小学低年级学生(6至9岁)和小学高年级学生(10至12岁)设置。南京博物院相关责任人表示,希望通过举办展览及相关活动,展示中国羊文物的精美,多方面阐释羊文物的精美多彩和羊文化的深厚内涵,介绍趋吉纳福、平安祥瑞的传统羊文化。

  青岛市博物馆:感悟羊的知礼、仁义

  春节期间,青岛市博物馆首次推出了以生肖动物为主题的特展——“吉羊之美——乙未年馆藏羊题材文物展”,展出了集馆藏上起商代、下至民国的40件羊形或含有羊元素的文物,包括了甲骨文中最早的“羊”字、羊形玉器、古代书法绘画中的羊题材,以及瓷器、铜器、铜镜、压胜钱、印章等各类古人日常使用中与羊相关的器物,从而讲述了羊作为人类的伙伴、吉祥的符号、美的化身及孝的楷模的内涵与寓意。

  “为配合羊主题文物展,使观众能更好地了解羊文物,青岛市博物馆还首次在官方微信中配合实物展览推出了线上‘微展览’,与实务展览相比,微展览涵盖了更多的羊文化知识,也包括一些未在展览中展出的馆藏文物,如汉代的双羊画像石等,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领略羊之美,得到一份吉祥的祝福。” 青岛市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郑海燕说,今后,我们还将不定期推出线上展览,将实体展览与“微展览”相结合,两者相互补充、完善。

【本文责编: 施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