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诵读论语】
下周全市中小学即将开学。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寒假作业告别“大本”,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各异的“3D式”。不过,记者通过微调查及走访发现,仍有近七成的家长帮孩子报名各种课外辅导班。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不少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唐诗宋词及书法等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同时,数学思维、作文等老牌项目有逐渐“没落”迹象。
新变化琴棋书画传统文化成培训市场“黑马”
日前,本报发起了《关于寒假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微调查,共有340人参与,其中对于“除了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您还会为孩子选择校外辅导班吗?”一项中,有将近七成的家长选择会给孩子报班。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以唐诗、宋词、书法、国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今年培训市场的“新元素”。在微调查中,虽然仅有18.5%的家长表示偏向国学等传统文化方面的辅导,但这一比例和去年同期相比已有了“从无到有”的变化。
昨天,记者在朝阳区日坛小学附近的一家培训机构看到,水墨、工笔、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均是今年新增的授课内容,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老师则是来自中央美院的硕士研究生。该机构接待人员表示,这个班是寒假应家长要求新开的。
除了书法和国画,记者还在一家以音乐培训为主的机构看到,寒假托管班新增了“琴棋书画”传统项目,包括古琴、象棋、唐诗宋词及国画。
作文数学老牌补习班呈“没落”迹象
微调查显示,65.7%的家长只为孩子报了一个班。唐先生告诉记者,好不容易放个寒假,也希望孩子歇一歇。“但总觉得别家的孩子都在补习,我们不进就退了”。正因如此,大多数家长只为孩子报一个培训班。
记者发现,学科知识已成为家长普遍认为最不需要再强化的选项。李女士表示,往年寒暑假补习时都会参考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会将最差的一科作为“重点”进行补习,比如数学。但今年,李女士在研究了中考考试说明后发现,知识的学以致用及实际应用能力才是今后的趋势,所以,在今年寒假中只给孩子报了一个科学冬令营。
同时,记者在多家教育机构发现,类似“数学思维”、“作文”等传统补习班中的“战斗班”已难现盛况,很多班级甚至无法招满学生。一家不愿具名的培训机构的接待人员表示,往年数学思维班一个寒假要开三四个,每个班至少有10个学生,但今年甚至还没凑齐一个班。
记者发现,在“老牌”培训项目里,只有英语口语是“常青树”。
探原因
考试杠杆“引导”结构开始“变脸”
从去年中考的考“为”字的笔顺,《红楼梦》中“冷月葬花魂”的作者是谁,到高考作文考北京的“老规矩”,传统文化的身影便频频出现在考题中。
去年11月底,北京市颁布实施了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其中,在语文学科改进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等。在刚刚结束不久的春季会考中,语文以连环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考查革命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作文体现选择性。
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并将于3月8日正式实施。与去年最大的不同,今年“小升初”在特长生招生方面明确将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倾斜。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教育系统是一个链条,一直以来,用考试作为杠杆去“引导”教学时,校外培训机构作为链条上的一节,也一定会随之发生变化。今年寒假培训市场出现传统文化培训身影以及“老牌”培训科目走“下坡路”,正说明此前一系列教育改革开始取得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