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国学传承应汲取现代元素】
这几年,国学成了一个热点话题。面对洋文化的入侵,教育专家在反思,地方政府在反思,学生家长也在反思。我们从不拒绝优秀的洋文化,但是当洋文化泥沙俱下的时候,也到了我们好好反思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国学的传承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但是,一说到国学总是容易让我们和陈旧、死板、封建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学生来说,很多人的直接感受就是:难理解、难学习、没意思。这从去年发生的几个事件中就可见一斑:一所学校,为了让孩子学习国学,观看国学视频,关上了圣诞节外出的校园大门,而这些孩子则如同僵尸一样的在观看视频;某地一些家长强制学生参加当地的国学班,结果孩子上学的时候哭起了鼻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是国学的内容不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国学经历了历史的烟云,浸润着文化的风雨,其中的文化是厚重的,是很多洋文化无法比拟的。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受欢迎?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了国学上,而是出在了国学的传承方式上。当我们的教育手段是落后的、是固执的时候,再好的国学也会失去生命力。没有了吸引力何来生命力?传承国学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有句话叫强扭的瓜不甜,逼着孩子学,骂着孩子学,打着孩子学,学到了嘴里,却学不进心里,学不到脑子里,学的仅仅是皮毛而已。
传承国学是需要的,更是必需的,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没有了根的人岂不成了浮萍?可是,传承国学还应该坚持教育奉若神明的一句话——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才能事半功倍。今年寒假前,北京市为全市小学生送上“国学诵读”大礼。超过17万人注册参加诵读受益。3月16日,北京教委表示,未来这一引导学生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诵读”,将拓展范围。“国学诵读”的模式为“古诗卡拉OK”。学生和家长通过手机、电脑与电视机顶盒联动,进入官方微信“首都教育”,点击下拉菜单中的“国学诵读”就可以参加“古诗卡拉OK”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的“古诗卡拉OK”就是不错的形式。假如说,你只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话,不仅没有吸引力,而且孩子也不会真喜欢。但是,北京的做法是编成孩子喜欢的歌曲,让孩子用歌曲的形式演唱这些古诗,还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对唱。在这种对唱中,既可以用音乐愉悦身心,还可以记住古诗。而且,有些古诗还是依据其意境专门谱曲的,更便于理解诗词的涵义。
“古诗卡拉OK”的国学传承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国学对于孩子的吸引力。让孩子热爱国学,就应该首先吸引他们,吸引了才能有兴趣,有兴趣才能学得好,学得透彻。这启示我们,国学原来也可以是轻松的,是时尚的。“古诗卡拉OK”让国学传承方式脱胎换骨。但愿更多的国学知识传承能告别古板的方式,吸收更多现代元素。脱胎换骨的传承方式会让国学传承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