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别让国学“虚热”:传统价值回归有望
别让国学“虚热”:传统价值回归有望
来源: 云南信息报  2015-04-14 16:53: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在一些国学培训学校,学生们穿木屐、着汉服、拜孔孟、跪先贤、诵读经典……各种各样的国学班受到追捧。希望这股国学的热浪,不是短暂而表面的热。

 

  【图语:国学班】

  在一些国学培训学校,学生们穿木屐、着汉服、拜孔孟、跪先贤、诵读经典……各种各样的国学班受到追捧。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近日,家住白龙潭小区的李芳女士,每天去幼儿园接5岁的儿子斌斌时,孩子总会给她背一些国学经典的文章,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问孩子时,斌斌一本正经地告诉妈妈:“老师教的呀!”与此同时,她还接到老师通知他们去听国学教育讲座的活动。

  在书店,像《周易》、《论语》、《诗经》等一些国学典籍也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成了畅销书。

  在一些国学馆培训学校,孩子们穿木屐、着汉服、拜孔孟、跪先贤、诵读经典……各种各样的国学班受到追捧。

  随着国家对国学教育的重视,随着国学热潮的不断升温,各种支持、质疑、观望的态度随之而来,大有“百家争鸣”之势。

  国学热是传统价值回归还是只流于形式?国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带着疑问,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云南国学馆、昆明童蒙国学馆等多所学校及一些业内人士及相关负责人、老师、家长、学生,让我们来倾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市场调查

  不能让国学热“虚热”

  现已招收了数百个学生的云南国学馆,在业界有着不小的影响力。除了对少儿教学,他们还开设有成人课堂。其教授的内容较为丰富,有国学讲坛、古琴、太极、书法、中华经典读书会、少儿国学等。每到晚上,从四周赶来学习国学知识的学生,都会把各间教室填得满满的。

  谈起当下国学热的现象,云南国学馆馆长辛豪杰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国学热潮比去年的氛围又更浓、更强!”辛豪杰展望道,希望未来把自己的国学馆办成全日制的私塾,而不仅仅只是晚上开办的培训班。

  “时下国学热,许多现象属于"虚热"!”辛豪杰说,比如说一些人以为,穿上汉服上街走一走,或者会背几篇国学文章,就是学习和懂得了国学。这很大程度上来说只是流于形式。

  “现在官方推广国学进入中小学教材,但如果只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会失去学习国学的真正意义。”

  辛豪杰认为,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心比较浮躁,无法静下心来读书。而学国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培养人们精神气质及正能量的价值信仰。

  “学国学不只是为了会记会背,更重要的是,要从国学的知识中,学到做人的精神信仰!”辛豪杰说,学国学,要先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学会了这些基本的道理,然后才能学做事,也才能成功做事。

  辛豪杰说,弘扬国学,就是要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争议,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不去做。“与其评论,不如好好推广。”

  别让国学热变成赚钱“噱头”

  记者在百度检索“国学班”得到相关结果349000个,其中“学费高昂”、“火热报名”成了众多国学班的“关键词”。

  一些好好的国学却让一些“歪嘴和尚”念错了经,据报道,河北保定一家“国学班”被曝出虐童丑闻;还有打着国学幌子的夏令营、速成班遍地开花,内容也不过是统一穿上唐装,读读《三 字经》。国学的流行似乎过了头。

  毋庸讳言,一些搭车“国学热”的个人或者机构,不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如此的“国学热”往往流于空洞的形式,没有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表达到位,很难说能起到培养孩子的感悟力,提高情操、境界的作用,一些“国学”图书,充斥着无知与荒谬。但这些图书却在各种各样的炒作之中成为“精品”,真让人匪夷所思。

  诵读国学经典、汉服秀表演、现代私塾频出等现象亦引发传统回归与“商业运作”的争论。

  “当前国学热出现一些"乱象"。”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指出,这些乱象是只搞花样,或弄得商业味过浓,从而糟踏了国学本身的精髓。

  “国学教育需要资金运作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味地以赚钱为目的,就违背了教育本身的初衷。”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老师认为,国学教育不能只关注形式,只搞花样,而忽略了内容,要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才能良性发展。

  对于广大家长关心的如何才能选择到好的国学馆,郑千山建议,首先要多方面进行了解,其次要了解这家国学馆教的是什么内容,落实该学校所上哪些课程,由什么人来教。“如果碰到那种教授风水、卜卦算命的情况,就要警惕,这类场所有可能打着国学的幌子来传播迷信。”

  国学知识要有用武之地

  和辛豪杰馆长有着同样看法的云南国学馆讲师李伟表示,现在一些家长让孩子学国学,有客人来到家里,就让孩子背《三字经》、《百家姓》,有种“炫耀”的心理。有的家长是强逼着孩子背,这和逼着孩子学特长一样,不能把孩子的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些国学书,内容也被搬用歪曲出版得面目全非(像《厚黑学》之类)。

  “这些现象并非国学"真热",而是一种"虚热"。”李伟说,因为这些现象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学国学和写国学的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国学的精粹价值。

  “真正的国学热,应该是让国学知识持久地发挥价值。”学了国学知识,就要能在生活中运用起来,比如:修身养性,让自己心智成熟,将来步入社会后,让这些知识成为内心强大的精神支柱。

  “国学知识学了就要有用武之地。”李伟希望国家大力提倡国学,将来兴建孔子书院及私塾,对一些长期学习国学知识并对国学知识有着深刻认识和研究的学生,将来可以通过考试和认证,然后转而从事国学教育工作,长久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专家简介

  官方推进背景

  2014年9月24日,一场纪念“万世师表”孔子诞辰的高规格活动隆重举行,国家相关领导人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这尚属首次。

  2014年10月16日,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举行。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耄耋之年出掌人大国学院,引用古诗“少壮功夫老始成”勉励学子。10月17日上午,人民大学国学院28名学生,开始他们的第一堂课—国学入门。

  近期,“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出炉,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透露消息称,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炉,预计四书和《道德经》将正式进入高中课堂。同时各种信号表明,国学内容有望引入高考。

  家长声音

  孩子学国学不能急于求成

  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的周沣先生,是一位5岁男孩的父亲。让人很难想到的是,他的职业和他的爱好是如此的相差甚远。

  周先生是今年才决定将他的孩子送到国学馆学习国学的。问其原因,他表示:“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平时就喜欢国学,希望孩子也从中能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周先生本人喜欢国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却是因为他在小时候,就深受爷爷讲国学故事的熏陶和影响。

  周先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侃侃而谈,学国学的好处有很多:可以陶怡情操、可以让人学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让人变得正直、勇敢而有智慧、可以影响自己一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婚姻……

  说起国学热,周先生颇有见地。“学国学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急于求成。让孩子学国学,不仅仅是去上上课,关键还是要靠父母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问其孩子是否感兴趣,上完国学课是否有成效,周先生说,最初学习时孩子很有新鲜感,但也会出现上课不专心、好动的情况,或觉得学习枯燥。“但让孩子到国学馆学习,首先是给他创造一种良好的国学环境和氛围,给孩子开一扇门。”用周先生的话来说:“初期先让孩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后期再慢慢让孩子领悟国学中的精粹。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阶段性地成长。”

  网友热议

  莫让“应试国学”成为学生苦差

  网友“事无牵来了无挂”表示:你们以为这么容易就能学好这些书吗?估摸又要死记硬背了,又要扩大我们的考试范围了!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以后的学业负担更加沉重。泪奔!

  在不断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日益浮躁,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要想淡定,还是得回归自我,回归传统文化,因此提倡国学进课堂。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附和国学热,才将《道德经》之类的国学文化纳入高中通识教材,剑走偏锋一味去打造“应试国学”,无异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此外,国学不同于古文,除了语言,更注重理解与接受,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为精神知识,譬如从儒家思想中学习入世、积极的精神,而为了分数死记硬背,重形式轻内容,反而会弱化这一教育功能。

  学国学要循序渐进融会贯通

  网友“吴左琼”: 现代孩子思想匮乏,增强国学知识实属必要,但不要为了学国学而学国学。孩子们重点要学习古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素养,绝不是简单地使用“之乎者也”,国学教育一定要“出于口,而入于心”。

  大河网网友“吴左琼”认为,《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的学习,要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教育目标,教材知识要相互关联,自成体系,并通过高中教材实现最终教学评价。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在孩子记忆力和接受能力最好的阶段,接触传统文化思想,循序渐进,直至深刻领悟经典的思想内涵,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国学热要能产生“正能量”

  微信朋友圈“小锐”:学习国学也不能仅 仅流于形式,穿穿汉服、念念《三字经》,甚至给老师下跪这样的闹剧,都不是真正的学习国学。国学中所蕴含的绝非是简单的“子曰诗云”,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 行为准则,蕴含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主题。所以,学国学不应停留在读经吟诗的层面上,还应当继承其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生存智慧等。对于国学热,国家和社会也要正确引导,去伪存真,让国学重新产生“正能量”。

  记者手记

  要让国学热真正而持久地热下去

  如今大家都在说国学,诚然,国学热已成为生活中一个耳熟能详的词。

  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古文的时候,总觉得很拗口,也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但在种种压力下,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读和背。

  直到后来,自己明白了其中之意,方觉古文之简洁和深奥。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这句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生活中,每当自己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觉得古代先贤这么早就明白的道理,而现今,真正能明白和用行动做到的人却很少。每每总是会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成功不容易,吃苦在先前。”而事实上,这样的精神激励很凑效,许多困难,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勉励中得到了克服。

  我想,这应该就是国学运用到生活中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国学热“热”什么?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地说一说、背一背,或穿上古代服装“表演一下”,那有什么意义。

  国学热,真正能“热”多久?如果摒弃了其精髓价值,那么,相信不会长久。

  据说日本中小学普遍教学中国的国学,如古文、唐诗等,且教学方法活泼易于接受。比如,日本的年轻人喜欢漫画,日本人在讲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大多以漫画的形式来呈现,因此很容易赢得年轻人的心。那么,中国在教授国学时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卡通片、漫画等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呢?如果吸引不住人,还何谈长“热”不衰呢。

  知名民俗专家罗澍伟认为:“重温经典绝非盲目复古,国学从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唯如此,这股热才能持久。”

  希望这股国学的热浪,不是短暂而表面的热。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