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传统文化商业街区打造城市新体验
传统文化商业街区打造城市新体验
来源: 河南商报  2015-04-30 14:37:00   责任编辑:陈笠翁  www.k618.cn
内容提要:传统文化商业街区打造城市新体验_立身国学教育网-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主题网站南京:百万未成年人“儒雅少年”评选启动。

 

  【图语:古玩】

  看老街古楼、观后海夜景、转烟袋斜街、跨银锭小桥、逛南锣鼓巷、游钟楼鼓楼、品护国寺小吃、尝九门小食,北京的传统商业街区处处散发着老北京的人文气儿,这可是跟逛商场逛购物中心不一样的城市体验,也成就了北京的吸引力。

  如何保留一地原汁原味的生活缩影?在各色文化充斥的当下,传统文化在慢慢消逝,对于90后甚至00后而言,许多传统文化都停驻在书本和影像中,并没有直观感受。对开发商来说,传统文化商业街区的出现,不仅能将传统文化流传和推广,同时也长久留存并实现了其商业价值。

  与其他商业项目最大的不同是“传统文化”

  对于这座位于郑州郑东新区13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商业街区业态,文博城总经理张健民描述为:“九市精华萃一衢。”

  和现代化的商业项目不同,文博城的招商范围显得更有“年代感”。正因为文博城整个商业建筑全部是仿古建筑,青砖青瓦、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风情长廊,营造了一个传统文化风情氛围浓厚的特色商业街区。所以,与许多商圈不一样,文博城的业态本身就带有浓重的文化意味。

  从古玩、字画、玉石,到茶叶、传统美食,从文房四宝到古籍图书,从手工作坊到民俗表演等,结合着这古色古香的青砖、老墙,很容易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

  “现在很多商业项目从项目规划定位到建筑设计都追求国际化、时尚化,千店一面的项目往往容易因丧失自己的特色而失去竞争力。对商业项目而言,特色才是根本。”文博城总经理张健民说。

  郑州文博城集合了百余种传统业态,除了那些“老物件”,河南特有的历史文化,比如,豫剧、豫菜、杂技等在文博城都有精彩呈现。同时,城内还将设博物馆、国学馆、画廊、艺术院落等,让商贾文化、国学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结合现代形式,打造成一个文化体验式商业综合体。

  不过,河南一直以百货和购物中心为商业主导,这种“文化+商业”的模式如何落地生根,如何平衡文化艺术传统继承与商业地产开发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零售业的融合,也对开发者提出了不小的考验。

  不可或缺的老字号

  张健民讲了一个故事,他小时候去过北京的瑞蚨祥,在他的记忆中那里不仅有很多好看的丝绸,也有很多传奇故事。可以说就是那里,给了他很多商业的启蒙,让他明白,原来生意还可以这样做。

  “要做真正的传统文化商业,不能只搞建筑形式,只搞纯商业,要能在街巷曲折、花树环绕中让顾客感受城市的历史印记。”张健民说,除了引进知名的商户,老字号更是必不可少。

  “如果商业项目的任务是把它填满,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我们对品牌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能打造成一个能引领、吸引和改变一部分人生活方式,并且带给消费者传统文化体验的商业综合体。”他谈道,现在很多地方的传统商业街多是现代的连锁品牌,缺少本地老字号,没有本地特色,即使有特色,也是一些模仿,缺少传统上真正的“根”。张健民说,文博城计划引进多家河南的老字号,这些品牌要能代表中原文化,具有较强的辨识度。

  河南的老字号不少,但是如何让这些老字号在现代商业模式中焕发光彩也需要经营者思量。张健民也同时提到,以外地老字号进入综合体为例,比如,香港的荣华饼家、澳门的咀香园,其实都是百年老字号,但是他们以现代人能够接受的设计、营销和品牌塑造重新赢得了现代人的青睐,“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本地老字号能够在这儿运用现代商业思路去适应时代发展。”

  对传统的保护不能肤浅

  历史文化听起来是有点沉重的感觉,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商业发展,对此,张健民说,“我们想办法让它轻松活泼。”

  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应只是形式上的保护和弘扬,更重要的是活化和创新,将每一个细节渗透进商业领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也成为题中之义。

  “未来在运营上我们会考虑增加现代的手法来演绎传统文化。”张健民举例。例如,可以请市民参与做“手指画”,叫“郑州记忆”。请上万人用手指按印做成郑州老街区图,在此基础上装裱,做成国画,这也是公众参与的一种形式,让老郑州的街景得以呈现,而且公众也能很好地参与。

  也可以参考外地的一些做法,在一些传统节日,邀请千名小学生来这儿书写三字经、画国画,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未来文博城会有国学馆,可以把国学讲座办成固定的活动,或者免费教孩子们在戏楼学唱豫剧。这些都是使传统文化更容易让现代人接受的方法。

  “传统文化经过变化之后会变得更有吸引力,年轻人也会更容易接受,而年轻人是拉动消费的主力军。说不定文博城以后还会引进一些具有异国文化风情的店,逐渐形成不同文化的融合。”张健民说。

  未来,每个人走在这儿,都应当是一次充满趣味的游览过程。不仅有“静”也有“动”,这个动就是我们强调的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还要有更多

  个性化产品

  商圈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太急功近利。商业发展需要时间,商业的运行需要长期培养,也只有给足时间商圈才会渐入佳境。

  “在这期间对于项目来说是要有付出的。”张健民说。比如,文博城未来会拿出一部分面积给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之前我们看到媒体报道的“剪纸艺人”、“一百多道工艺制作毛笔”、“板画艺人”等,这些都是可以在文博城发挥的元素。

  “除了邀请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驻文博城,增加传统文化的氛围,我们还希望跟不同的传统品牌碰撞出新的火花。”张健民说,一些之前从未进过河南的品牌,都跟河南有很大的渊源,可以说这些品牌的“老家”是河南。文博城也可以提供更多新颖、有趣的展示方式。

  在广东经常能看到一些香港的老字号,其实走的就是这个路子,但是在广东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一些中药材的老字号,还有的在广东当地开了小小的博物馆。“对于那些有想法的品牌,会提供更大空间。”张健民说。这种方式,既丰富了河南本地的商业市场,也让市民的生活有了更多体验。 

【本文责编:陈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