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孩子动手制作线装书】
“纸张的来源主要是竹子、渔网等植物纤维,造纸的过程中,要经过制浆、调制、抄造几个环节。”7月8日上午,20多名小学生在福州正谊书院,聆听教师柯文沣讲解中国造纸的历史和传统造纸过程。
课程的后半段,工作人员带领小朋友现场体验古代造纸术。拿着特制的模具,放在纸浆桶里荡一下,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古老的书院里充满了孩子们惊喜的声音,还有孩子采花择草,装扮自己的纸张。“除了全面了解造纸术,还第一次动手做了一张纸,我很喜欢这里。”福州新店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周敏炜小朋友觉得获益匪浅。
暑假,正谊书院开设了“优秀传统文化”暑期公益课堂,主题是“典藏与国粹”,包括《千字文》的楷书、篆书书法课、活字印刷术和线装书制作课、绘制彩扇的国画课、绘制京剧脸谱的体验课和太极拳入门课等。这些有趣的古典课程受到家长和孩子的追捧,报名情况异常火爆。
福建省内古代书院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不少古代书院不是变成旅游景点或者寺庙古迹,就是修葺一新后被静置。往“旧书院”里注入新生机,复活古代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成为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正谊书院追求的是活态保护,它为传统书院的“现代化转型”走出了自己的探索之路。
让传统文化“接地气”
年初,正谊书院正式重装开放,这里不仅陈列众多国学经典书目,每个周末、传统节假日,还开设少儿国学、传统文化的公益课程。
“正谊书院的出发点就是弘扬国学,传承传统文化,创设国学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认知。”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负责人杨瑞英介绍道,纯公益和正统国学是正谊书院的底线。
针对少年儿童这一受众群体,正谊书院强调“接地气”的传统文化体验方式,增加吸引力。例如在元宵节,正谊书院推出的体验活动,将与元宵相关的赏花灯读诗、创意剪纸花灯制作、猜灯谜等系列元素融合在活动中。“我们特地泉州采购列入‘非遗’的花灯,从细节入手,让孩子们亲手参与制作。”杨瑞英说。
在教授国学经典《千字文》时,他们发放的课本全部是自己制作的“线装书”。课前还会播放视频讲典故,让孩子不仅熟悉文章还能扩宽的阅读面。在课堂上,除了组织学生,他们还邀请家长上台一起诵读,“气氛非常好”。
在正谊书院,省图书馆还举办过修复古琴谱的移交活动。书院里的琴声,让人油然而生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和敬仰。
做正统的国学教育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以刊藏典籍、教化育人、研究传播为主要职责的文化教育机构,在文脉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谊书院弘扬国学文化的宗旨和模式,也受到家长的欢迎。“书院环境很好,课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引导孩子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陪着孩子参加完古代造纸术体验课程后,陈女士说道。
陈女士认为,如今各级学校都很重视国学教育,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承担起国学教育的引导责任,“因为现今的国学热掺杂了很多的功利因素,所谓国学教育机构层出不穷,但是鱼龙混杂。正谊书院的课程活动就没有这些那些的东西,很纯粹”。
杨瑞英告诉记者,作为福州清代四大书院之一,重新修缮后再度开放,正谊书院主要目的就是集聚社会的力量,包括一些教育专家、对国学有兴趣的社会人士,共同致力于国学研究与教育。“强调公益和正统,就是希望通过正确教授学生传统文化,可以回归本心,培养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的一个氛围。”
资源接力让书院真正复活
靠着严谨的态度,正谊书院推出不少传统文化、国学相关课程,得到许多家长的认可,但制约正谊书院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正谊书院隶属省图书馆,借助的大部分是省图的资源。国学教育怎么做,杨瑞英坦陈整支团队也是门外汉,摸着石头过河,“书院怎么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没有现实的经验可借鉴”。
最现实的困难是师资匮乏。“我们主要的受众是少年儿童,虽然高校涵养一批专家,但给孩子们上课,他们并非都适宜。目前是我们自己上,或是招募志愿者。”杨瑞英说道。
造纸术的任课教师柯文沣是杨瑞英在社区里挖出来的志愿者。老柯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也喜欢钻研,“我到台湾有看到专门设计的造纸体验课,觉得不错,就提出来上”。从纸浆打磨,试验纸浆的厚度,到活动推广,都是工作人员和他一起摸索,探讨,成熟了再给孩子们正式上课。
除了未成年人,正谊书院还有一个重要的构想就是成立国学研究所,力争与省内知名高校合作,构建省内有影响力的国学研究中心。
杨瑞英介绍说:“我们会把国学经典一部一部地讲下去,同时将传统文化与非遗项目、时下热点相结合。譬如,捏泥人、手工制笔、制作油纸伞、绘画书院、教授朱子家训等课程都想开。但目前师资资源非常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