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孩子学扭秧歌】
在高唐县尹集镇有这么一位农村女教师朱付荣,自掏腰包成立特色培训基地,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孩子们扭秧歌、广场舞等这类地方性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自己的绵薄贡献。
来到尹集镇街,不时听到远处传来欢快的鼓点声,嘭嘭之间韵律极强。走近了才发现,是四五十个孩子们,腰系红丝带,有模有样的扭着大秧歌,还有卖力敲鼓、打锣的小伙子,甚是欢快热闹。朱付荣在一旁细心观看,不时的给孩子们进行指导。
朱付荣说:“ 因为我这里有些学生,星期一到星期五上文化课,星期六星期天家长在家里都放心。我寻思过来寻思过去,咱这里弄些文化传统。弄了些鼓、锣、扠、扭秧歌、踩拐子。”
敲鼓打锣扭秧歌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在老一辈较为普及,朱付荣对这些也只是略知一二,但这并没有阻挡她教授孩子们的决心。“一开始我也不会,后来我个人就开始学,不太会我就从网上搜。慢慢的敲不太好,到后来咱镇上组织这块文化传统。后来我跟领导一联系,镇上给联系一些老师。敲鼓的、扭秧歌的,来教给小孩们,从小娃娃做起。因为上岁数的都会,下边就没有会的了。从娃娃抓起,慢慢让他学,别失传了。传统文化不能失传。”
得到镇政府的支持,朱付荣顺利找到了专业的鼓点老师陈之华,有了专业的老师教授孩子学习敲鼓,朱付荣感到特别的高兴。随即自己也出资三千余元购买了一套专业设备。“ 让我来辅导辅导小孩儿们,从传统文化这一块,放到我们这一代啊,还算可以,从我们往下基本上快失传了。这一次,他这里搞的这个特色教育,能够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把传统文化继续延续下去。这样能弘扬咱滴传统文化,也增加小孩们学习的乐趣。”教授鼓点文化老师陈之华告诉记者。
朱付荣说:“ 咱一星期上两节课,一节是思想与品德,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懂的礼貌,尊老爱幼,在一个是传统文化课,让孩子们知道,鼓怎么传过来的,点怎么敲。”
有了专业老师的帮助,朱付荣对于教授传统文化的信念更加坚定。她的特色教育基地,也受到了周围村民的一致好评,学生数量也从几十个迅速增长到了二百多个。
跟着学习传统文化的学生邢丽佳说:“ 以前我对传统文化了解的非常少,经过学习班以后我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习和娱乐结合以后是一种享受。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即学到了知识而且学的一点也不累。并可以在课余时间中跟小伙伴们一起玩,我感到非常开心。”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传统文化深入贯彻到学习生活当中,这样既保持了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让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迎合青少年和儿童的猎奇心理。推广、普及地方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滋养下一代,将成为现代社会持之以恒的教育事业,成为一个个独具特色、活灵活现的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