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张伯华教授】
上周六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伯华登上武汉“名家论坛”,带来一场关于青少年写作的讲座。作为高考命题研究专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席作文专家,张教授的到来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来到现场,孩子们在张教授的带领下时而吟诗、时而朗诵优美的古文雅句,气氛非常活跃。
想别人所未想
好作文是“想”出来的
如何才能写好作文?这确实是困扰不少孩子的问题,张伯华教授提倡“会想才能会写”,他认为国学是作文神来之笔的宝藏。讲座开始,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献给种子和小树的赞歌》,饱含深情的语句,抑扬顿挫的音调,一下将现场气氛调动起来,报告厅里充满浓浓诗意。
那么如何才是会想呢?这个“想”,不是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去写就可以的,“写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注入新鲜的东西,这样才能推陈出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别人可能怎样想,我就不那么想’。”张教授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作文《上海世博会参观记》的结尾如果写成“这次参观上海世博会,使我大开眼界”就很平淡,如果是“……这次参观上海世博会,使我大开眼界。但是,今天我是在黄浦江畔看到各国高科技成果的缩影,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结尾就要精彩一些。“要从时间和空间去创新思维。”
其实“会想”也是有方法的,张教授建议孩子们多向先贤学习,读国学经典。“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涌现出灿若明星的文豪巨匠,流传下浩如烟海的名篇佳作,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些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和家长一起品对联读古诗
好孩子是“熏”出来的
张教授还现场教了孩子们两个写好文的办法:从品对联起步,再到品读古诗。“对联和古诗能带来与众不同的意境,耐人寻味,能为文章增加不少亮点。而在品读古诗和对联的过程中还能学到不少的修辞手法,活学活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从背诵到翻译再到最后的品味意境,孩子们的想象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这样绘声绘色的学习方法,对写作有不少启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好孩子是‘熏’出来的。”张教授认为,一切的学习都是由好习惯创造的,“家庭阅读的氛围对孩子尤其重要,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品读对联、古诗,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古诗文这么多,如何给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理解的读本呢?张教授向听众推荐了几本书,“孩子应该从基础抓起,《笠翁对韵》、《千家诗》、《蒙学读本》、《国学读本》都是很好的读物,好的选本对写好作文的意义重大。”
作文写作无模板
传承经典很关键
“作文有没有模板可以套用呢?”现场有两三个学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其实写作文没有公式,需要的是传承和创新,传承是创新的基础。那么在传承方面,我送给大家一个口诀:没有模式学模式,学会模式破模式,突破模式有模式,不断突破,走向高层次。”张伯华教授说,这个口诀听起来像绕口令,但包含了从经典国学中传承精髓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