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社会主义可信价值观】
编者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浩瀚无垠、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党和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意识也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网中国政协编载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的文章,全文如下。
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需要多项措施并举,持续和系统地践行。
其一,国家层面重视制度建构。我国培育核心价值观,应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落实到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之中,并使之尽快“入宪”,取得国家根本大法的支撑。要高度重视制度的执行力,对于道德领域突出的诚信问题、官德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其二,社会组织机构积极参与。价值观蕴含于社会生活深处,落脚在公民的一言一行中,培养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贴近百姓,才能真正接地气。眼下,需要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建设,培育藏礼于野的沃土,让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升社会责任感。
其三,学校教育阵地有序推进。学校是推进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最主要阵地。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由教育入手,从小抓起,让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应当重视文明养成教育,让教育回归原点。
其四,家庭教育不可或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有诗书传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忠孝传家的传统。要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家庭生活体验,通过家庭的熏陶、教育和养成,传承和弘扬敬老爱幼、勤俭奋斗、感恩回报的优良传统,为孩子的终身成长奠基。
其五,在全球文化中交流融合。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全球资源流动加剧,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任何一种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培育和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传承与创新传统的优秀文化因子,“苦练内功”,更需要大胆“走出去”,在全球文化开放交流中,实现分享、共生和融合。在文化开放交流中,我国必须善于吸纳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创新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传达方式。要将传统文化资源放在今日之文化语境中重新阐释和开掘,用中国概念重新诠释中国思想传统,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让“见者远”而“闻者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