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岳麓书院】
座谈会期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兵教授作了名为《中国书院的前世与今生》的主题演讲。讲座中,他追溯了中国传统书院的发展历程和积极作用,并就书院在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上作了分析。李教授认为,民间性质的古代书院,是中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文化传播者。历史证明,只有书院兴盛,国学才会繁荣。
历史沿革:从藏书之所到学校
李兵教授说,最早的书院名叫丽正书院,建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书院最初的职能是藏书。安史之乱后,国家的文化教育随着政治经济的崩溃而崩溃,藏书丰富的书院,成为他人借书之所。借书之人还书时,难免会就相关问题请教藏书人,由此产生了教与学的关系,书院也逐渐演变成学校教育机构。
到北宋年间,宋太祖赵匡胤提出“宰相需用读书人”,宋代成为科第社会。此时的官学少有人入学,故政府大力发展书院。
此时的书院,即借鉴私学和官学长处,也补充了其不足。一方面,书院吸收了私学受官府控制小、能较为自由地讲学的优点,也有别于私学办学条件较差,资金没有保障的不足;另一方面,书院在管理方面吸收了官学的特点,但是其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又有别于官学。
从北宋以来,到元明清,古代书院成了中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文化传播者。此外,书院不仅从事文化传播,同时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学术研究和书院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书院成为宋以后各种新兴的学术思潮的学术基地。
古代书院的教学方法和精神值得继承
既然古代书院的意义如此重大,那古代书院有什么独特的教学方法?其精神主要有哪些呢?李兵教授作了阐述——
教学方法上,主要有答疑问难、日记教学、优游教学等,这既是书院人才培养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也是书院区别于官学、私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书院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以“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儒家对于“道”的追求是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士人通过改造自身、完善自身人格,实现所谓“修身、齐家”。在此基础上,儒家强调士人应该将“道”转化为统治秩序,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即所谓的“治国、平天下”,书院是以“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主要践履者。书院将道德教育摆在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并按照儒家的道德理想模式来设计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2.学术创新精神。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使得书院在经费管理、山长选聘、教学内容与方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自主权,书院不仅能聘请学术大师担任书院的山长或主讲,也可以延聘不同的学术大师前来讲学,甚至会在书院形成相互答疑问难的学术讨论盛况;3. 教化精神。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书院不仅数量远远超过官学,而且还遍布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基地。书院不仅在创设方面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而且在传授对象方面是极为开放的。这正好反映了书院的办学宗旨——向广大士子开放,以满足其“道问学”的需要。
人物名片
李兵,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湖南知名文化栏目《湖湘讲堂》和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主讲嘉宾。主要从事国学、科举史与学院史研究,出版多本专业书籍,发表30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