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 > 古韵今风 书香日浓
古韵今风 书香日浓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0:29:17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常熟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以“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常熟何以书香,书香何以日浓,不仅在于常熟人秉持着读书修身的流芳古韵,更体现在当下悉心营造的尚读之...

  【图语:古韵今风 书香日浓】

  常熟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以“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常熟一直处在中国百强县的第一方阵,近年来更是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行走于这个文明富庶的江南小城,会惊奇地发现相对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常熟人更钟情于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读书品茗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常熟人崇尚读书或许源于其世世代代一直秉持着耕读传家的传统。“莫笑耕夫多识字,梁时便有读书台。”“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自北宋至清末,常熟涌现出的藏书家数以百计,久负盛名的藏书楼也不在少数:明末赵氏脉望馆,清初钱氏绛云楼、毛氏汲古阁,清中期张氏爱日精庐、陈氏稽瑞楼,直至清末瞿氏铁琴铜剑楼,都是赫赫有名。在当时的常熟,藏书楼不只是点缀,而是一条主线,将整个城市串联在一起。如今,虽然有些藏书楼消失了,保存下来的藏书楼里也不再藏书,但馥郁的书香却依旧鼓舞着后人,常熟人护书、印书、读书、藏书、著书、用书的优秀传统也一直在延续。

  护书、印书——传承保护地方古籍文献

  常熟人好藏书,但不保守,讲求乐人与共、共享私藏。100年前,常熟市图书馆正是在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建立起来。今天,常图以收藏20余万册质量较高的古籍著称,列全国县级图书馆之首,有283种、2748册古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5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8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这些都离不开当年私人藏书家的慷慨捐赠。

  为了传承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献,一代代的常图人不遗余力,精心呵护,在8年抗战和“文革”期间留下了许多智勇护书的感人故事。在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常图人秉持“让古籍更多地为今人所用”的理念,更加重视对馆藏古籍的整理研究。2013年,经过前后10年的努力,常图将馆藏的《徐兆玮日记》整理出版。该书时间跨度42年,原线装本总计297册,约660万字,为清末民初以常熟为中心、江南区域的一部百科全书式大型日记。同时,这部书也是全国县级图书馆中唯一入选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文献整理项目。

  不仅如此,常图还整理出版了《历代名人咏常熟》、《常熟藏书印鉴录》、《铁琴铜剑楼题咏》等二次文献,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铁琴铜剑楼藏书文化论坛、馆藏善本图录展、馆藏常熟家谱展、珍贵古籍展等特色展览,并着手馆藏宝卷、清代女文人诗文等特色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

  读书、藏书——发挥公共阅读的主干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座城市的书香何以日浓,最关键的还是要营造一种崇尚读书的氛围。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说:“公共阅读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机构实施的,而全民阅读是关乎每个公民自身的事情,需要调动每个个体、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一起参与和推动,在推动全民阅读过程中,公共阅读应该发挥基础性、引领性和主干作用。”

  这一点常熟人很明确,近年来常熟不断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了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城乡服务的均等化。不仅如此,他们还拓展服务模式,与各种社会力量合作探索“图书馆+组织”“图书馆+场所”的多种服务样态。常熟市图书馆馆长李向东说:“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常熟市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硬件基础设施上的全面完善,在示范区创建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构建书香城市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侍碧兰的咖啡馆位于常熟西城阁楼景区中的“大石山房”内,明正德年间,这里曾是常熟藏书家顾元庆的藏书楼,如今,楼内不仅又有了书香,而且人们可以品尝着咖啡、甜点,惬意地度过一个充实的下午。“与图书馆合作后,咖啡馆不仅吸引了很多人来看书,附近中小学的老师们每个月还会定时来我这里开读书会或者诗会,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阅读和文化氛围是我最开始完全没有想到的。”侍碧兰兴奋地说。

  在合理布局服务网络的同时,常图还积极培育和发掘社会阅读组织参与共建书香氛围。比如,今年8月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江苏省作家协会旗下文学刊物——《雨花》杂志社合作在支塘镇的蒋巷村建立了“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这一读者俱乐部已在全国50多处挂牌,此次落户常熟是该组织第一次走进最基层的农村。同月,由台湾作家赵丽娜创办、旨在推广家庭阅读的“人文会客厅”社区推广项目在虞山镇启动,吸引了大批居民的参与。如今,常熟市越来越多的民间阅读推广组织开始携手图书馆共同推进全民阅读。

  除了拓宽服务思路,常熟还积极引导当代私人藏书。上世纪80年代,常图就曾开展“常熟市当代个人藏书十佳”的评比活动,被誉为“常熟末代藏书家”的曹大铁和曾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的玄孙翁兴庆等都曾入选。近年来,常熟市还开展了“十佳藏书家庭”和“农民阅读之星”等多种评选活动,大力倡导“以藏书为乐,因藏书而雅”的社会民风。

  常熟理工学院教授、常熟市社科联副主席曹培根说:“倡导全民阅读不仅要打通公共文化的‘最后一公里’,而且要积极调动民众的力量,常熟近年来对私人藏书的鼓励,极大地调动了民众读书和藏书的热情。”

  著书、用书——潜移默化的感染

  除了鼓励藏书于民,常熟每年还会举行活动项目达100多项的全市阅读节,“政府主导、部门联手、城乡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共享”是阅读节的办节理念。正是在市级阅读活动的带动下,基层阅读活动也愈发活跃起来。目前常熟的10个乡镇(街道)都创立了本地的阅读节品牌。

  古里镇文化站站长邹养鹤说:“我们镇已经举办了六届全镇的阅读节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古里镇传承已久的崇尚藏书阅读之风越来越浓。阅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搞一两次节会并不能一下子就提升全镇居民的阅读水平,但可以培养居民的阅读意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徐明出生在古里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84年,他奔赴西北边陲的新疆军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如今他已转业回乡20多年,闲暇里他总是在买书、读书,并且开始尝试写作,2014年出版了自己的首部文集《雪莲花》。目前,他的第二部反映军旅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边关军人》也即将出版。“读书让人思想丰富、心灵沉静、生活充实、人生优雅。”徐明说,农村需要文化,文化需要阅读,所以他愿意带领乡亲们一起阅读。他成立了“徐明家庭书屋”,3500册的藏书吸引了周边许多村民到他家看书。

  藏书不易,修书更难。但在常熟热爱阅读、藏书并自发写作的典型不胜枚举。用6年时间编纂大型画册《华瑞芯电影海报收藏集》的华瑞芯;因重残常年卧床、写出自传《活着的100个理由》的钱敏丹,他们的读书、著书故事无不温暖着每一个常熟人的心灵。

常熟何以书香,书香何以日浓,不仅在于常熟人秉持着读书修身的流芳古韵,更体现在当下悉心营造的尚读之风中。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